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在一個關於教會與社會參與的講座中,香港浸會大學珠海分校協理副校長陳孟賢博士回答參與者發問時,表示基督徒在社會議題上可以不選擇某一陣營的立場,在強調道德的同時亦可以關心公義、不依附權貴,這樣信徒會有一個更高的角度及更大的思考空間。而另一位講者、香港教會更新運動胡志偉牧師則跟與會者探討現今香港教會所面對的衝擊及教牧參與社會事務的方法。
在那個名為「時事爭拗中──適切時代的領導和牧養」講座中,胡志偉在致詞時表示教友們對於不同的社會議題有不同的政見及立場,也會有著不同層面的爭拗,故現今教牧同工所面對的挑戰相當大。他指出這次講座並不是一個立場宣告,而是希望透過交流及分享,讓一眾同工可以互相學習。
教牧應做回自己專長
陳孟賢發言時表示,教會領袖是屬靈、精神上的領袖,而非政治領袖。他指出在歷史上不同時代的教會領袖處理時局的紛亂時,有其不同的回應模式,而這些不同的模式各有其背後的信念及優缺點。
第一種是初期教會時代的以柔制剛模式,當時國家權政要求基督徒崇拜國家多於基督,不少信徒因拒絕而遭逼迫,他們面對政府的回應方式是不對其效忠,但亦並非仇恨政府,依然為迫害他們的政府及官員祈禱,雖然他們不崇拜人的政權,但仍尊重上帝設立地上政權的旨意。
第二種是政教合一模式,即在主後四世紀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當時基督徒成為社會的既得利益者,而君主最初是希望借助宗教力量來協助統治,置教會於政府之下,但後來卻發展成為主教們擁有地方實權,甚至君主要由教廷所加冕,教權滲透社會各角落之中。但這模式卻使教會變得墮落,並使其本質由見證基督的屬靈群體變成了一個政治團體。
第三種是馬丁路德所提倡的政教分離模式,指政教各有任務,亦可並存,教會不視自己為國家的競爭者,認為國家的任務是維持社會公義。
第四種則是由加爾文提出的改造政教關係的模式,認為教會可以更新社會、改革國家機制和權力,甚至可以使用國家機制來使國家基督化,加爾文認為作主門徒不單是個人得救而已,還要成為上帝改造世界的器皿。
第五種是重洗派的抗衡模式,認為天國與世界是對立的,而國家及政治都是世俗和敵擋神的,信徒服從神是義務,而服從國家則要看情況而定。
陳孟賢表示不同的模式適用於不同的環境之中,例如初期教會盼望永恆的天國、強調主再來的信息之模式,適用於極權國家處境之中。而他指出政教分離這一概念現今常常被信徒誤解,成為政府、政客推卸社會道德責任的藉口,但當初馬丁路德提出政教分離是因為看到政教合一所帶來的巨大教訓,認為教會不應附從於政府,而應獨立自主為社會事務表達良心、為真理發聲,並不是指不參與社會的事務。而時代變化至今時今日,教會已不是像五百年前般過分干涉社會,反而是教會的聲音太小,被世俗化的處境所邊緣化。陳孟賢又指出教牧並非時事評論員,應容許及承認自己有評論錯誤的可能,並做回自己的專長,即以聖經、信仰角度分析社會議題,並使人和睦。
參與社會事務的六個P
胡志偉在發言時,指出了香港教會所面對的四項衝擊。一、中港價值緊張化:源於香港的核心價值不同於內地的,亦出現了一種本土價值觀,很多市民認為自己是香港人多於中國人。二、經濟利益兩極化:很多市民對於地產商有一種仇富情緒,而最低工資或貧窮等議題則引起社會廣泛爭論。三、同志運動白熱化:教內不同人士對同性戀議題有不同意見及立場。四、資訊自由即時化:很多教友會在網上談論教會內部事務,或因為立場不同而出現「鬧爆」的情況,甚至引起媒體的關注,使教會面對不同輿論的壓力。
對於教牧怎樣參與社會事務,胡志偉提出了六個P的建議,包括臨在(Presence)、宣講(Proclamation)、禱告(Prayer)、透視(Perspective)、抗議(Protest)、和睦(Peace-making)。臨在方面,例如在災難後探望災民,而他自己參與七一大遊行,也是希望看看社會上不同群體的訴求。宣講方面,胡志偉指出教會有責任向公眾反映教會對若干政策的立場及意見,著名神學家侯活士更指出信仰群體要說出真理和活出真理。禱告方面,他指出大家可以在時事爭拗中為香港禱告,信徒在指摘政府的同時,也可以為在位掌權者禱告,並把社會的需要帶到神面前。透視方面,他表示教會應該就爭議性大的社會議題進行討論,這不是指在講道中談論,而是可以舉行一些講座,提供平台和空間讓教友一起討論,而教牧應該尊重不同意見並承認個人見解不等同絕對的真理。在抗議方面,其中一個方法是上街遊行,而胡志偉表示他所看到的基督徒大都只是以個人名義參與,不是以堂會的名義參與。最後在和睦方面,他指出聖經肯定基督徒有使人和睦的使命,而擁抱異見不等同我們放棄真理的立場,乃是以開放的態度及平心靜氣地容讓異見可以表達。
胡志偉表示從神學的角度或神學應用方面,聖經對於信徒或未信者有不同的要求,但不少教會把應用到基督徒身上的要求,同樣放到非基督徒身上,這使到雙方在公共空間上無法溝通。
是次講座由香港教會更新運動主辦,於七月十日在中華基督教會長沙灣基道堂舉行,約有四十人出席。
(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每日快拍,2013.0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