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施以諾博士昨日(七月十七日)出席香港書展基督教坊「有Say廣場」的一個講座,題目為「信仰,是最好的金湯匙」,分享了多個可以令人生活得比較幸福的方法,約有三十人參加。
施以諾勸勉大家少埋怨,他說人不是聖人,總會有脾氣,但埋怨是心靈的「癌症」,很容易會擴散出去,像癌細胞一樣,而且吸取人的正能量,令人想法比較負面。他接著說,人如果有一刻很不滿的話,可以給自己定下一個時間,例如五分鐘,在那段時間內把心中的鬱悶氣結抒發出來,但是在此以後,就要停止埋怨了。
能夠跟「豬頭」相處
其次,施以諾認為,能夠跟家人的缺點共處,是提升幸福感的一大要素。他說,假如能夠跟家人的缺點共處,表示你能夠包容家人的缺點,也在家中「被包容」。他以「家」這個字作解釋,「家」字可分成兩部份,上面代表屋頂,下面是「豬」字的字根,是故,「家就是一個屋簷下,你包容這個屋簷以下,有一些跟你很『豬頭』(按:台灣用語,形容人很愚笨)的人跟你相處。」
但是包容,也不代表容許一切的壞習慣,因此施以諾認為要指出別人的壞習慣是不容易的,要懂得說話技巧。他說他父親為了令他改掉壞習慣,並沒有責備他,反而一臉輕鬆的說,因為這個壞習慣,將來沒有父親肯把女兒下嫁給他,施以諾從此就改正了這個壞習慣。
施以諾又說,多用「雙聲帶」可以令我們更幸福,第一聲是「感謝聲」,在指出他人的錯誤時,可以先感謝他過去為我做的一切,當再要求改正時,成功機會會大增。第二聲是「讚美聲」,先去讚美別人,然後再指出別人的缺點,也令人更易接受,更會令人幸福感大大提高。如果每個人每天,都多說一句感謝的說話,會有較多的感謝聲音在身邊,每個人的幸福感都會不一樣。
找到自己的「石中劍」
緊接下來他說,令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是求上帝幫助你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他以一齣電影《石中劍》的故事為例,指這個故事內容是有一插在石中的劍,很多壯士都不能把它拔出來,唯獨一位弱小的男孩可以拔出。因此他認為,每個人被創造都有一個命定而無可取代的目的,就算在其他方面很不濟,但這是一種命定,每個人都要拔這一把「劍」。而施博士分享,他的「劍」就是用文字來事奉上帝,但他透露,他在小時候作文是最差的一科,想不到今天能用文字來事奉。他當時覺得,「上帝像在回電郵的時候好像回錯了」。但是今天他認為,上帝使用人不一定要使用他的強項。
他又表示,曾經有書商邀請他以《菜根譚》或《易經》的形式寫書,認為如此做法可增加銷路,但他認為這可能不是上帝想要的方式,那就會令他的幸福感減低了,因為上帝可能是要他把福音帶給別人。
施以諾另外於七月十八日下午在「有Say廣埸」舉行另外兩場講座,題目分別為「信仰,是最好的金湯匙」和「內在三圍」,詳情可瀏覽:http://christianbookfair.hk/2013/06/25/2013-hkbookfair-christian-forum-schedu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