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主題聖經 10月1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別把露宿者當數字

「派飯鼓勵露宿論」的反思
(2013年09月14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沒有人會願意無家可歸,在街頭流浪,終日無依。近年有不同民間團體自組成關心露宿者組織,派飯給露宿者,與他們同行,這種關愛精神為一向被冠以經濟掛帥的香港社會,注入一道清流。然而,九月四日,卻有社會福利署官員和區議會政務專員異口同聲地指出,團體派飯減少露宿者自力更新的機會,使露宿者數目上升。這樣子的邏輯,到底背後反映了官員怎樣的心態?警惕之餘,我們也要捫心自問,我們對身處弱勢的露宿者,是否也有著同一份的思維?

  以下為今期《時代論壇》頭版專題部份內容:

雖然社署在其後澄清他們無意將露宿者問題的責任歸咎於他人,並表示欣賞熱心幫助露宿者的市民和團體。然而,經常接觸露宿者的團體卻反映,官員是次言論背後所反映的思維非一朝一夕所成,從過往與他們接觸的經驗在在顯示此等思維。

  守護兄弟行動的林國璋牧師於九月五日,連同不同關注露宿者團體的人士舉行回應官員言論的記者會。林國璋其後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他在記者會上派發自己四月十五日所寫的日記──那天深水埗政務專員邀請了不同的社關機構代表到某俱樂部吃飯,論及深水埗區的露宿者問題。「我覺得來這地方談露宿者問題是不合適的。」

  專員在席上提及,他們很尊重露宿者的「選擇」。當時,曾主動陪伴無家者露宿的林國璋立刻回應他,「我露宿是我所選擇的,可是他們露宿卻不是他們可選擇的!」。林國璋指專員那天是要和大家商討減少露宿者的策略,目的只是要把露宿者數目減少。「他把他自己想像的原因說出來,問會否因為最近派飯團體多了,所以露宿者離開露宿群體的誘因便少了?」林國璋當下立刻回駁,指露宿者其實犯不著為了一盒飯而在街上睡覺。他指至少自己認識的露宿者都不是這樣,其實有些露宿者甚至已有能力請他們吃飯……

  同心圓敬拜關懷事工的代表陳尚義亦在該記者會中表示,這一年多以來關心露宿者的經驗讓他知道,解決露宿者問題是需要用時間、用心去認識他們,和他們建立關係。「起碼你會看見他們真的餓了,他們不懂到社署申請甚麼,我只是知道,我要和他們一起去吃飯。」在跟他們接觸的過程中,陳尚義指自己對他們的認識多了,「其實幫助他們所需要的資源並不多,他們要的只在他們低谷的時候有人陪伴他們走過。」……

  而在九月七日D100《恩典時刻》節目中,平等分享行動發起人Benson Tsang同樣指出有關官員公開發表這番言論是反映了他們忘記了自身本份及職能,例如社會福利署的職份應該是關心弱勢社群,向他們伸出援手,此言論亦反映到官員眼不見為淨的心態。他指出即使驅趕了露宿者,但其生活問題仍沒有得到解決,只是把他們推到更深、更無人關注的地方。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博士接受本報訪問時亦指出,政府官員發表公開言論應審慎和顧及受眾感受,因為其言論會向社會大眾傳遞信息、價值觀,而他認為官員這番言論對派飯的團體不公,其善心行為應值得社會
 


其他新聞快報
林獻羔安息禮拜提前進行 香港信徒親述過程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新生命成長路(二):從屬天角度思考今世生活 (今日基督教報)
《一首搖滾上月球》 見證「父」愛無限大! (今日基督教報)
長榮大學新校長 李泳龍:師生同走人生路 (基督教論壇報)
不是只要學歷,更要實力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