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政府最快在本年底正式展開政改諮詢,勢必引起社會各界廣泛討論。在民間,「和平佔中」商討日(二)於不同界別進行。「基督徒支持民主政改」商討日於昨午二時至六時舉行,約一百六十人齊集中華基督教會深愛堂,分組商討,範疇包括三大內容──民主普選對基督徒的意義、如何辨識特首普選不同方案、怎樣理解「和平佔中」行動。
商討日發起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表示,籌委會整理了各組別的討論內容及共識後,會轉交佔中秘書處,並電郵至各出席者,以及在Facebook專頁上交代。
據了解,不同組別討論的深廣度各有不同,就特首普選方案上,有組別認同要有公民提名元素和不應有篩選,有組則別就具體公民提名門檻作討論。至於會否參與「和平佔中」行動,有組別促導員(facilitator)表示未有討論至此,但豐富組員思考佔中。
不少參加者向大會反映,教會避談政治,欠缺平台談論政改,因此很高興基督徒群體舉辦商討日。有參加者表示,期待明年舉行的第三次商討日(D-Day3),討論具體普選方案;另有參加者更呼籲會眾,邀請其他人參與佔中行動,認為在政改問題上,「佔中行動是迫不得已的」。
是次商討日流程參考和平佔中首次商討日的模式,在另一位商討日發起人、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羅秉祥教授講論「民主普選對教會有何意義」,以及「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教授解釋商討元素並信仰思考後,參加者分成十四個小組於不同房間商討,過程共兩小時。然後,所有參加者再次齊集禮堂,跟大會分享商討經驗。
在商討前講論環節,羅秉祥按所見所聞,分析教會認為民主普選並沒實質意義的理由。例如在教會與社會關懷問題上,有說法指教會使命是傳福音,因此二○一七年香港沒有民主普選,都不會影響教會使命的展開。羅秉祥表示,若果這是獨善其身的想法,是相當狹隘的,「香港如果沒有民主普選,就算不影響教會生活,但影響香港市民,對社會有深遠影響。正因如此,教會不能不關心。」
羅秉祥又承認,有教會人士認為為了福音在中國傳播,香港基督徒不應做一些事讓中央對基督教不放心,但他認為教會不應為自己的宣教而放棄全港、甚至全中國人民的利益。他重申,公民抗命是迫不得已的做法,「我們參與,只是希望中央政府落實承諾。」
商討日以唱詩〈風雨念香港〉及祈禱開始,並以唱頌《普天頌讚》詩歌〈願祢的國降臨〉終結。
「基督徒支持民主政改」商討日由十位信徒領袖發起,包括胡志偉牧師、蒲錦昌牧師、羅秉祥教授、馮智活牧師、梁恩榮副教授、劉志雄牧師、邱祖淇博士、鄧雪貞、鄧偉棕、尹凱榮。
更詳盡報道可見十月廿六日出版的《時代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