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面對社會中要求同志平權的聲音愈演愈烈,基督徒應如何在當中回應和自處?建道神學院邀得加拿大聖公會聯盟梁永康主教,在「迎向同性戀平權運動之衝擊——參考北美教會個案之實戰經驗」講座中,與信徒分享其教會在加國多年面對同性戀平權運動之衝擊及當中的學習,並以此針對香港情況對與會信徒作出建議和鼓勵。聚會亦邀得宣道會北角堂陳劍雲牧師回應。
反思捨己的呼召
梁永康首先以可八34耶穌呼召信徒要捨己來跟從祂的經文,指出基督徒在面對現今重視個人主義的年代中,仍要學習捨棄自我。他指現今社會中人們看生命最大的價值是自身需要和慾念,以情感主導生活,可是過於個人化的話,會使信仰不能實現。他引用神學家奧古斯丁在《獨語錄》中所寫的內容,指出生命在乎認識上帝與自己的內心,奧古斯丁明白自己的內裡有黑暗,因此不能常按己意而行,需要上帝來幫助我們。他強調在討論同性戀爭議前,信徒須先理解和反省捨己的呼召。
梁永康重申聖經只容許一男一女的結合,又指每人也需要處理自己的內心,無論同性戀或異性戀的人也有對性的需要和掙扎,可是加拉太書中就清楚講述性慾是可以靠著聖靈來控制的。然而,現今贊成同性戀的社會人士和基督教自由派卻以平等公義為由來辯解,將同性戀由道德議題變成人權議題,指控福音派或其他反對人士為守舊、不合時宜,卻忽視了一旦通過同性婚姻法案對社會家庭價值帶來的衝擊,他們只看重人的內在需求。
梁永康體會到今天西方社會中個人主義覆蓋群體意識,因此影響加拿大通過同性婚姻法案。可是在他而言,同性戀平權運動就像鐵達尼號撞向的冰山一樣,人們只看見冰山浮在水面的一角,可是最後卻因水面下的冰山而撞破整艘船。他認為該運動背後所牽涉的不只是同性戀議題,卻是整個社會文化。他指出加拿大新一代普遍認為反對同性婚姻是歧視,可見社會文化主導他們的思想,教會應思考信仰可以怎樣幫助他們面對當中的衝擊。
議題成福音派與自由派之爭
他指出,在社會文化影響當中,加拿大福音信義會、聯合教會與聖公會均已接受同性祝福,甚至按立同性戀人士作牧師及主教;反而天主教在這方面卻仍堅守與福音派的神學立場,堅持同性戀與聖職不相容。梁永康認為過去天主教與更新教的張力,今天已轉變為福音派與自由派的抗爭。
梁永康十多年來,看著一些跟他出自同一宗派的領袖支持同性婚姻,甚至在其教區內通過同性祝福,違反教會傳統,令他感到相當震憾和震驚。聖公會相信大公教會的概念,可是在該教區通過同性祝福後,卻使不少美、加,以至全球的聖公會教會陷入「受損團契關係」。而梁永康負責的華人聖公會教會座落於首個通過同性祝福的教區內,因不接受同性祝福而遭受了不同的打壓,包括失去聚會的地方、被褫奪封立的聖職、被封鎖銀行戶口等。然而他們仍堅持原則不願妥協,結果在困苦中經歷上帝更多,例如其教會因沒有教區主教簽署,購堂計劃胎死腹中,但會眾卻願意押上自己的物業,在三個月內籌得足夠資金購堂。此外,他指教會經歷這些衝擊時,信徒領袖跟他曾到贊成同性婚姻的教會中了解他們的看法,傾聽同性戀者的故事,可是卻仍能分辨事實,變得更成熟。而經歷這些事後,會眾不但信任領袖,亦變得願意放下自己,關心社區以至社會的事。
回顧十多年來的經歷,梁永康指這並不是單單聖公會的事,而是整個教會群體和社會的事。教會群體為堅守真理需要願意付上代價,要願意走上政治不正確的路。他更指同性戀平權運動可能是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後的另一浪潮,教會必須正視。
教會需要進入場景的真道宣講
陳劍雲在回應時,以教會改革時提出的「唯獨恩典」、「唯獨聖經」及「唯獨信心」來回應梁永康的發言。他重申,我們必須承認大家都是罪人、生命都是破碎的,不應以定罪的心態來面對同性戀人士,這成為後現代社會中最強的辯道。此外,信徒也要讓同性戀人士明白他們的心態不是要維護中產家庭,而是應該強調明白他們的掙扎和痛苦,並與他們分享自己在信仰內經歷恩典從痛苦中起來的經歷。
陳劍雲亦指,香港社會現已泛政治化,大部份議題均涉及政治,信徒難以置身不顧,教會需要有進入場景的真道宣講。他又指現時自由派思想很容易影響當代信徒,傳統的解經受到挑戰,信徒在神學上需要「補課」,親身回到聖經中發掘信息,作出有系統的整合思想來回應不同議題。
他又指出面對同性戀平權運動的浪潮,是教會一條憑信心而行的路。「上帝放置這挑戰於社會中,是否要迫使我們認清所信的是甚麼、思考如何踐行信仰在社會場景中,讓教會成為教會?」他指若信徒願意如此行,即使最後在這抗爭中輸掉,在上帝眼中仍是忠心的僕人。
在台下提問環節,有與會者問及香港教會是否過於緊張及是否需要那麼快便討論此議題。梁永康指自己跟香港教牧討論後,發現今天香港的情況的確與十多年前的加拿大情況相似;他當時也沒想過法案那麼快便通過,但來的時候就像海嘯一樣,一下子便通過了法案、聖公會也通過了同性祝福,因此他認為香港教會也需注意這情況。有人亦問及教會現階段是否需要防範同性婚姻,陳劍雲回應,今年七一遊行時,有本地同志團體已表明要爭取十年內通過同性婚姻合法,他們要使同性戀變成非刑事化與非道德化的問題。「他們要爭取的不是不歧視同性戀者的問題,而是要表達不同的性傾向是對等的,這包括了LGBTQ(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酷兒)。」
至於談及香港教會可如何回應同性戀平權運動的浪潮時,陳劍雲認為,教會須先認同這是要一同迎戰的事。此外,也應特別幫助青少年信徒面對,如他們身邊有朋友是同性戀者的話,要讓他們明白他們即使不贊成同性性行為也可和他們做朋友。信徒亦可在不同崗位和所屬領域上發聲。梁永康則指出,建立平台讓在此事上擁有相同看法的人士一起討論,並組成聯盟,是十分重要的。此外,該平台也應讓香港人聽到一些其他人如前同性戀者的故事和聲音,擴大香港市民看此事的角度。陳劍雲最後補充,在面對非信徒時,信徒應用社會公民的身份、用他們能明白的語言來與他們討論。
該聚會由建道神學院主辦,於十月十九日晚上在宣道會希伯崙堂舉行,約有二百人出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