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主題聖經 6月17日 星期一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北中廢死座談會談修復正義 省思死刑
(2014年07月24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黃以勒採訪報導】犯下北捷隨機殺人事件的鄭捷在日前被提起公訴求處死刑,被害者張正翰的母親難過表示,即使求處100個死刑,也喚不回自己的孩子。究竟基督徒該如何對時事做出適當的反應?
台北中會教社部於7月19日上午舉辦信仰反省座談會,邀請玉山神學院老師陳文珊從鄭捷事件探討基督徒如何看廢死。活動邀請七星中會教社部協辦,約70人於台北中會大稻埕教會以信仰的角度重新思考這個事件帶來的反省。
面對鄭捷事件,陳文珊認為這樣無預警大規模隨機殺人,往往衝擊許多人的價值信念。我們相信基督教信仰的真義,主張上帝的義與上帝拯救的愛不可分割,上帝喜歡罪人得救而非沉淪。就像主禱文提到,「赦免我們的辜負,如同我們也有赦免別人對我們的辜負。」在耶穌受釘十字架旁的匪徒,也因為信,成為第一個「今日與主同進樂園」的人。這些基督徒平日津津樂道的經文,在面對鄭捷案時越發顯得逆理與難以下咽。
座談中提出社會上主流意見的矛盾與部分基督徒的看法,陳文珊說,就像社會想判鄭捷死刑,宣稱他沒有病的同時,卻把心智障礙者列管為高犯罪風險者;基督徒中也不乏覺得像鄭捷這樣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悔改,因而將因信稱義的恩典設下門檻,或採取靈肉二分的主張,宣稱就算靈魂可以得救,但肉體需死刑才能贖罪。
陳文珊強調,關於基督教背景的「修復式正義」,反對死刑是讓加害者在日復一日的監獄生活中體悟到自己信念的錯謬;而受害者更需要時間去平撫,直至他們覺得已經準備好去面對加害者,了解司法判決所不能給出的全部真相,去感受自己有權利決定要不要赦免加害者。而死刑給予的時間有限,無法帶來醫治,且恰恰成全了鄭捷的錯誤期待和犯罪快感。
「修復式正義」中的刑罰必須能使加害者復歸社會,藉由為過去犯行的補贖,以促進加害者與被害者的復和。陳文珊強調,這是對赦罪與稱義神學思想的另一種世俗實現,蒙恩的罪人如今必須負起責任來復和,使行為與所受的恩典相稱。
「不是所有的刑罰都與基督教信仰相衝突,但死刑是。」陳文珊指出,這就是為什麼普世教協(WCC)和天主教教廷公開發表聲明反對死刑,原因在於凡相信靈性上追求的價值,也該履行落實在社會中,這就是「願上帝國臨到」的真義,死刑議題也不例外。
台北中會教社部長柯怡政牧師指出,教社部事工除了「急難救助」以外,一直希望在「和平公義」的面向有更多發揮,期待能夠更多探討時事議題,作為信仰反省的材料,因此持續舉辦「信仰反省座談會」,希望能有更多牧長兄姊參加,將信仰結合時事,落實於生活中。  
新聞照片: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其他新聞快報
核四公投成案 全民反核初勝 (教會公報)
最後一名基督徒撤出摩蘇爾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普世教會協會悼馬航空難 痛失愛滋病專家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溫州救恩堂拆十架衝突 傷三十信徒有打至骨折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美五大快速增長教會的經驗與策略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荷西

如果真要以信仰觀點主張"廢死"的論點,那麼聖經中根本就不該有"地獄"的存在,地獄比死刑更加無比可怕,乃是永恆痛苦之極刑,並且毫無悔改的機會。

聖經中怎麼說"愛"與"公義"?聖經之中從來都只有悔改才有慈愛臨到,凡不悔改的都需面對"公義"的審判;並且人須要把握機會悔改,上帝不是無休止地等待人。

現在社會上的廢死主張,原本不符合聖經教導,徒使惡人更肆無忌憚地橫行兇殘,也使律法失去警戒、示範、教化的作用;現今世界公義不得申張,愛倒是被掛在口上濫用,成為人們為所欲為的工具。


發言日期:2014/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