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路德會管家委員會所舉辦優材講座系列(二),由香港浸會大學經濟系前系主任鄧樹雄博士以「香港政經的矛盾」為題,探討香港目前所面對的政治及經濟問題。
鄧樹雄先從經濟角度去剖述香港目前的社會狀況,談及因著本地GDP比例佔中國的GDP愈趨減少,香港向中國的議價能力也不斷下降。於二○○九年,曾蔭權成立新經濟機遇委員會,提出六大優勢產業,但實際上並沒有做足事前功夫。鄧樹雄亦觀察到商界缺乏社會責任意識,使市民依賴政府來保障他們的社會福利,導致政府需要削減其他可控制開支,以彌補社會福利支出。
體制缺憾成中央干預借口
此外,因著一國兩制的架構底下,香港與中國的經濟及政治體制並不一致,當中港兩地的關係愈趨緊密時,就會容易出現不對稱的融合。鄧樹雄認為《基本法》的設計目的是令香港有結構性的缺憾,令香港不能實行政黨政治,這迫使香港政府不易推行政治政策,這樣便有借口由人大釋法而推動合乎中央體制的政策,或以類似早前推出一國兩制白皮書的方式去表達中央政府對香港政策的詮釋。
鄧樹雄認為泛民方面可以有不同策略去回應社會,除了佔中抗爭、在立法會中否決政改現時的方案以及大亂大治之外,亦可以選擇「袋住先」的方案。這可以讓市民在普選行政長官中有實質的投票權,從二至三個候選人選擇一個,而選民也可以通過投票的抉擇,來表達對中央的不滿。
該講座於九月六日上午假路德會協同中學舉行,約有五十人參與。
有關是次講座的詳盡報道可參九月十四日出版的一四一一期《時代論壇》「熱線追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