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投影片 10月1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香港政經的矛盾」講座 鄧樹雄:中央借港政府問題而推動政策

陶嘉健
(2014年09月11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路德會管家委員會所舉辦優材講座系列(二),由香港浸會大學經濟系前系主任鄧樹雄博士以「香港政經的矛盾」為題,探討香港目前所面對的政治及經濟問題。

鄧樹雄先從經濟角度去剖述香港目前的社會狀況,談及因著本地GDP比例佔中國的GDP愈趨減少,香港向中國的議價能力也不斷下降。於二○○九年,曾蔭權成立新經濟機遇委員會,提出六大優勢產業,但實際上並沒有做足事前功夫。鄧樹雄亦觀察到商界缺乏社會責任意識,使市民依賴政府來保障他們的社會福利,導致政府需要削減其他可控制開支,以彌補社會福利支出。

體制缺憾成中央干預借口

此外,因著一國兩制的架構底下,香港與中國的經濟及政治體制並不一致,當中港兩地的關係愈趨緊密時,就會容易出現不對稱的融合。鄧樹雄認為《基本法》的設計目的是令香港有結構性的缺憾,令香港不能實行政黨政治,這迫使香港政府不易推行政治政策,這樣便有借口由人大釋法而推動合乎中央體制的政策,或以類似早前推出一國兩制白皮書的方式去表達中央政府對香港政策的詮釋。

鄧樹雄認為泛民方面可以有不同策略去回應社會,除了佔中抗爭、在立法會中否決政改現時的方案以及大亂大治之外,亦可以選擇「袋住先」的方案。這可以讓市民在普選行政長官中有實質的投票權,從二至三個候選人選擇一個,而選民也可以通過投票的抉擇,來表達對中央的不滿。

該講座於九月六日上午假路德會協同中學舉行,約有五十人參與。

有關是次講座的詳盡報道可參九月十四日出版的一四一一期《時代論壇》「熱線追擊」。
 


其他新聞快報
「跨文化宣教的呼聲」座談會 探討如何動員年輕信徒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松年大學彰基分校開學 蘭恩花園揭幕 (台灣國度復興報)
2014年領袖高峰會 將舉行七個場次 (台灣國度復興報)
總鋪師愛心餐讓福音廣傳 石國裕:一切倚靠主 (今日基督教報)
7853新天地國家轉化聯盟 帶動50多位基督徒「政治素人」參政 (今日基督教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