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真愛與承諾 10月1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八十大專信徒參與罷課週會 反思罷課與信仰

陳盈恩
(2014年09月24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在九月廿二日大專罷課週首天中午時份,香港專上學生福音團契(ICCF)於學聯罷課集會前假中文大學百萬大道舉辦了「大專基督徒罷課週會」,約八十名來自不同院校的大專基督徒參與,思考信仰在社會中的角色。

聚會以唱詩開始,主持人帶領大專信徒頌唱〈求引領我心〉、〈我們呼求〉及〈願祢國度降臨〉三首詩歌。其後在禱告後,便分組閱讀和討論有關基督徒與政治的文章,以至在今日場景中的意義何在。其中有參與聚會的信徒表示,自己對政治認識不深,但是希望認真了解發生甚麼事;也有人非常堅定,認為人大的政改框架篩選候選人是不能接受、不公義的事,身為基督徒,他覺得自己有責任發聲回應。

小組討論完結後,ICCF使命祕書鍾礎熙同學(左圖)講述舉辦罷課週會的理念,他認為當特權人士操縱行政長官選舉,特首候選人要「愛國愛港」,這制度並不合乎上帝心意。他認為所謂的「有得揀」很可能只是幻想,因有權力的人會傾向支持政府,忽略基層群體需要,這也與羅馬書十三3中所說政府不是要叫行善的懼怕,而是要叫作惡的懼怕的功能不符。

他認為大專基督徒要在社會中宣講福音,不單令個人的靈魂得救,更應關注制度是否不公讓人受欺壓。「若制度不公,會使大家被制度的罪所捆綁。基督徒有責任改善不良的社會制度。」他鼓勵在場同學反思信仰怎帶領思考是否罷課的決定,也思考上帝公義怎樣在社會當中實行。他也希望,大專信徒能在是次罷課行動中與非信徒的罷課學生同行。

另一位分享的嶺南大學社會科學系同學Charis(左圖)則覺得,民主雖不是最好,卻是能幫助香港改變現況的制度。在看見親政府團體對罷課學生的抹黑後,更堅定她罷課的決心,認為罷課有其效果。她認為基督教是入世的信仰,不只是教我們要禱告,而是告訴我們當弟兄渴時就給他喝水,在適當時候採取行動。經歷菜園村、反國教、東北撥款事件後,她對香港現況感到憂慮,認為在信仰中學習的公義不是這樣的,促使她以行動回應。

她認為,耶穌不會為了怕付代價而沉默,故自己也應學習。「罷不罷課、去不去佔中不是最重要,而是要提醒自己不是跟著民主英雄走,而要跟著上帝走。」她分享常常提醒自己不要用經文支持自己的行動,而是要思考上帝給我們甚麼說話,也要小心社會為抗爭人士給予的「光環」。她鼓勵同學不一定要參與抗爭行動,但應試試走到現場看看是發生甚麼事,不應只停留在反思階段。

聚會後,有就讀社工系的信徒認為透過文章閱讀,讓她重新思考「順服掌權者」的教導是否絕對。她認為社會現時傾向二元化,佔中不佔中、罷課不罷課也會被人罵,但要學習包容不同意見,也要有柔軟的心面對,再思考自己的立場。有信徒透露其教會也有談社會議題,傳道人會提醒他們尊重不同弟兄姊妹,因上帝給大家不同崗位有其心意。

除了罷課週會外,ICCF執委還於九月中發表了〈大專基督徒學生關注政改信念書〉,至罷課週首天已有逾一百名大專信徒並七個院校基督徒團體簽署。而在當天舉辦罷課週會後,他們還會於罷課週內到添馬公園罷課現場擺放檔攤,繼續分享他們的理念。九月廿七日,則與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FES)於城市大學合辦「當公民抗命在身邊」研討會。
 


其他新聞快報
「家.多一點愛」音樂會 宣揚和諧家庭價值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教勢報告:全台基督徒5.86% (台灣國度復興報)
烏克蘭領袖求美牧師協助重建國家 (台灣國度復興報)
(台灣國度復興報)
一艘裝載熱情與夢想 400位船員在望道號的730個日子 (今日基督教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