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真愛與承諾 6月18日 星期二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總統首度按讚、媒體全程報導》打造「逆轉」契機:不願任何孩子被錯過!
(2015年09月13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基督教今日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一場「祈島」弱勢兒少單車環台,吸引媒體全程報導。活動計畫拍成「微電影」,還讓總統馬英九「首度」在他人臉書留言。不禁讓人好奇,主辦單位「逆轉聯盟」除了規模較大,跟其他弱勢兒少輔導機構有何不同?

「我們真正服務的,就是這些關懷青少年的機構。」逆轉聯盟發言人、同時也是夢想之家理事長廖文華牧師說。
由台北「夢想之家」、台中「林業生基金會」、高雄「飛揚基金會」和台東「孩子的書屋」組成的逆轉聯盟,2013年,因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與誠致教育基金會合辦的「社會創業家成長營」而相會。

各自耕耘「課後輔導」超過10年,他們明白在此領域堅持下去的不易,2年多來互相扶持,也學習彼此特長。「『孩子的書屋』課外活動最為知名,舉凡腳踏車環島、獨木舟、拳擊等;『林業生基金會』的師資訓練特別厲害;『飛揚基金會』的職業探索教育相當創新;『夢想之家』的強項則是志工管理和關懷系統。」廖文華舉例。

有過「領導者被扶持,機構的整體能力就被提升」的經歷,他們因此發想:其他機構能不能有同樣的幫助?誰來陪伴他們?

「雖然光是面對自己的機構就有很大的壓力,但我們更不願意任何一個孩子被錯過。」4個機構率先成為北、中、南、東各區域的連結者,盼能輔導各城市都有獨當一面的弱勢兒少教育機構,「逆轉聯盟」就此成立。

這裡不是機構、是家 「他們就是我們的孩子」

我們想做的,不只是把知識帶給孩子,而是生命的關聯和長期陪伴。這與我們對「弱勢兒少教育機構」的定義有關-我們不是機構,是家;他們不是我們的個案,是我們的孩子。身為父母,當然希望孩子的每個需要都被滿足。

逆轉聯盟發現,多數機構的服務對象只限於「兒童」,並且只是「陪讀」而非教學。但隨著孩子的成長,就有越多層面的需要,例如:青少年旺盛精力的出口、想學才藝、生涯規劃等,因此計畫透過「幫助負責人、協助師資培訓、導入多元化活動、組織的經營管理(SOP、財務、內部管理)」等四面向,幫助機構提供全面性的服務。

廖文華舉例,前些日子倍受矚目的「祈島」單車環台,就是飛揚協會和夢想之家從未嘗試過的活動。

在體能訓練中,台北的孩子從「白斬雞」(編按:瘦弱、不耐操)學習克服困難,漸漸培養自信;因為家庭環境,很多從未離開過自己城市的孩子,第一次認識不同城市的朋友。而夢想之家孩子都是基督徒,也自然地將福音分享給身邊的人。

環島途中,這群青少年看見台灣的美,也看見各地的需要,開始對這塊土地產生負擔,回去之後,念起書來越發有動力。

逆轉高峰會 邀請全台機構,站上陪伴孩子「全方位成長」的陣線

8月,逆轉聯盟舉辦第一屆「逆轉高峰會-偏鄉課輔領導人交流分享營」,邀請全台15所營運超過3年,輔導超過30名弱勢學童的機構領導人與會,彼此分享資源和經驗。

廖文華分享,對多數偏遠地區而言,除了財務,「師資」往往是最大的匱乏。透過「偏鄉課輔」機制,可善用「數位課程」,除解決師資不足的窘境,當設備足夠時,更有助於「個人化教學」,讓不同程度的孩子都能反覆學到會。

高峰會也參訪已受輔導一段時間的花蓮壽豐教會。當機構負責人看見原本資源缺乏的教會,帶領孩子從問題學生考上第一志願,更受到社區的認同和支持時,都倍受激勵,期待加入逆轉聯盟,站上陪伴孩子「全方位成長」的陣線。

廖文華觀察,超過9成的兒少教育機構都是由教會成立,因此特別鼓勵教會與「逆轉聯盟」連結,一同深耕禾場:

對我來說,這是個「宣教」的工作。

如果,教會真的能幫助孩子的功課進步、生命改變,社區、鄉鎮必定樂意把孩子送進教會,當很多孩子被送進教會,就有機會向他們傳福音。

我可能沒辦法到每個城市辦佈道會,但如果,我們能在有100間教會,每間幫助50名孩子,就翻轉5,000名孩子和他們背後的家庭。

我們正在做的,或許不像流行文化和新媒體宣教這麼酷炫,但關心教育和下一代,原本就是教會的強項,公益和慈善就是「教會走進社會」的契機。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讓屏東成為「愛的城市」 和平教會發起《I will • 愛唯一》關懷行動 (基督教今日報)
週末到訪台中彩虹眷村 聆聽福音饗宴 (基督教論壇報)
賣饅頭籌建靈修營地 林子內教會上演不可能任務 (基督教論壇報)
透視台灣經濟 (基督教論壇報)
【特別策劃】黑暗中吟一首傷痛的歌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