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投影片 5月6日 星期一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宗教改革歷史巡禮】威登堡 天國的鑰匙 Part 2
(2015年10月26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文圖◎郭毓安
路德的故居
馬丁路德的故居更早前曾是威登堡的奧古斯丁修道院,路德剛來威登堡時就居住於此,1522年因宗教改革導致修道院解散。1532年這地方被贈予路德,成為他與妻子凱撒琳(Katharina von Bora)的住所。路德故居庭院中有凱撒琳銅像,是1999年為記念她誕辰500週年所立。銅像中的凱撒琳正走出一扇門,象徵她離開修女生涯,在婚姻生活中有了新的開始。
路德很好客,很享受與朋友及學生們相處的時光。他的妻子善於理家,把許多房間整理成宿舍出租給學生,不論任何時期都有35至50人住在家裡。成員包括他的5個小孩、10到20多位學生,以及親戚朋友、僕人等。
因為家裡出入的人口眾多,他們畜養的牲畜及花園裡種植的蔬果產量,在威登堡也是數一數二的多,還在自家地窖釀酒來飲用。路德基本上遵守男主外女主內原則,讓太太管家,而凱撒琳的付出,實際上已遠遠超過一般身為教授夫人份內該做的家務。
餐桌時間是路德居家生活的重心。照著禮儀,路德與夫人坐男女主人首位,一同用餐的家人與賓客按照年齡與地位一一排列,一男一女交叉而坐。用餐過後,路德與好友、學生會到客廳一起分享、談論,席間許多談話內容也被記錄下來,就是我們後人熟悉的《餐桌談話》(Martin Luther’s Table Talk)。
雖然路德身為大學教授收入算多,選侯對他也非常照顧,但家裡因人口眾多,整體開銷也大。路德家的財務都是由妻子管理,妻子要求他盡量把多出來的財產投資在房地產,增加出租收入以達到收支平衡。有趣的是,路德生性樂善好施,常常把錢拿出來照顧有需要的人,太太為了防止路德亂花錢,因此隨身保管著保險箱的鑰匙。
今天的路德故居,已變成記念路德與宗教改革的博物館。在此可以看到路德使用過的禮袍、講壇,及他在1534年翻譯出版的德文聖經,還有他創作的詩歌。參觀者也可以看到不少畫家盧卡斯描繪路德的畫作,許多重要的歷史事蹟在畫家的創作中一覽無疑。
墨蘭頓故居
相較於對路德的認識,人們對墨蘭頓就陌生許多。墨蘭頓在1497年出生,從小天資聰敏,12歲進入海德堡大學就讀,14歲拿到大學學位,17歲取得杜賓根大學碩士。1518年,他正式在威登堡大學教授人文教育,之後繼續攻讀神學,1519年拿到神學博士,1525年威登堡大學特准他除了人文教育外也可教授神學。
墨蘭頓教學領域廣泛,有希臘文、希伯來文、拉丁文及其他神學領域。當路德將聖經翻譯成德文時,墨蘭頓也提供許多協助。他神學上主要的貢獻,即參與訂定1530年的「奧斯堡信條」(Augsburg Confession),此乃信義會最重要的信條之一。
路德非常關心墨蘭頓的家庭生活,為留下這位學術奇才,當時的選侯還特地安排威登堡市長的女兒嫁給他,並贈送新婚居所。與路德故居相比,墨蘭頓的故居顯得簡單許多,也沒有太多文物留存下來。博物館裡僅有簡單的擺設,大部分是照著他的信件及朋友的文字描述擺放。
墨蘭頓跟路德一樣喜歡結交朋友,他曾說過:「我們出生就是要與人互相交談。」他常常邀請朋友、學生一起享用餐點交流思想,可惜這些交談內容並沒有像路德一樣被人記錄下來。從有限的記事中,我們知道他喜歡享用美酒,並且常有國際友人來訪,他很自豪地記錄:「今天餐桌上總共講了11種語言。」
墨蘭頓興趣廣泛,對星象學、一般科學、人體學、藝術都充滿興趣,他藏書豐富,幾乎每個房間都有書櫃。寫作是他的生命,一生寫作超過兩千多項作品。1527年路德甚至說:「我寧可選擇墨蘭頓的著作勝於我自己的著作。」墨蘭頓在學術及教學方面的傑出表現,從他過世後需要四位教授來填補他的職缺展露無遺。
禱告是墨蘭頓生活的重心,有句話說:「要了解一個神學家的作品,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讀他的禱告。」他有超過五千篇禱告流傳下來,大部分是課堂上的禱告,或在學術發表時被記錄下來。他認為在上帝面前,敬虔與學習是一體的。此外,他認為在面對生活的困難與衝突時,禱告提供了安慰。他曾經說:「假設我從來沒有煩惱,我就永遠不會祈求上帝。但因為敬虔的禱告可讓煩惱遠離,我無法對此不感興趣。因此,我因為煩惱而被迫禱告,但也因為禱告,讓煩惱離開了我。」
墨蘭頓的生活相當規律,每天極早起床,晨禱後的幾個小時就是寫信。他一生寫了超過九千多封信,這些信件包括私人信件、回覆王宮貴族的信件,以及與國際學者的交流,其中包括在日內瓦的加爾文。他的許多原始著作及信件,都收藏在他故居旁的博物館裡。
路德過世後,墨蘭頓也致力於維持宗教改革後許多不同派別與信義會之間的和諧,並書信往來頻繁;此外,他也與羅馬天主教間保持良好的聯繫。可惜的是,因各個教派抱持不同的神學觀點,這些互動最後無疾而終。但也因為他與其他教派的互動與努力,現今許多人認為他是普世教會合一運動之父。
除學術方面的成就,家庭生活也是墨蘭頓生命的重心。他非常疼愛小孩,1537年有友人來訪,看到他一手拿書,另一手搖著搖籃。在當時以男性為主的社會,特別是對一個有成就的學者而言,實屬非常罕見。墨蘭頓的妻子1557年過世時,他非常悲傷難過。他過世前幾個月,雖身體漸衰,仍堅持教學並持續發表著作。後於1560年4月19日辭世,享年63歲。
普世花園
威登堡這幾年設立了一個普世花園,園裡種植來自世界各地基督教派或不同組織機構奉獻的樹木。在這裡可以看到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等在此栽種的植物,象徵著全世界基督徒的合一。 (完)  
新聞照片: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其他新聞快報
30年來台灣首次參加「全球市長會議」 台東縣長黃健庭赴以色列交流 (基督教今日報)
70歲的命定 「純水果冰淇淋」挑戰顧客味蕾 更要傳愛社會 (基督教今日報)
進入屬靈深海 陳新鳳樂見活讀聖經與書籍 (基督教論壇報)
浸宣書房 領人尋找人生與信仰的答案 (基督教論壇報)
好點子常來自愚蠢想法 潘為:常問「有沒有可能」取代「不可能」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