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今期論壇走訪了一對英國婦人,她們離鄉別井四十多年,在香港的遍遠小村內,默默服事一代又一代的殘障小童:
Wendy Blackmur及Valerie Conibear在六十年代早期從英國跑到香港,初時在沙田兒童之家服侍健全的孤兒,後來參觀過保良局一所兒童之家後,看見那裡的殘障兒童臉上和眼睛都是空的,沒有顏色、音樂、玩具、甚至沒有反應,二人的心碎了,心裡向神祈禱:「神呀!假如他們感受到愛,定必有反應!願神感動人去關心和愛他們及其他香港有需要的殘障兒童吧!」
正當她們在掙扎著要放棄服侍孤兒的工作去開展殘障兒童的工作時,其實神也在等候她們的回應,還為她們作了最好的安排,預備了分別來自紐西蘭及美國多個家庭領養孤兒們,令她們放下對孤兒們的不捨,專心聽命神要她們怎樣展開殘障兒童的工作。「家」的門是永遠開放給極有特別需要嚴重殘障的人,就這樣便被神重用了四十多年!
於是,Wendy和Valerie先回英國接受有關照顧殘障兒童的訓練,年半後便帶著預備好的心和器材物品等回「家」──香港。
「家」的首個所在地是粉嶺的一間村屋,在神的恩典帶領下,以便宜了近一半的租金租下來,又得到很多人贈送合用的物品,及後也接收到一個又一個從醫院轉介的殘障兒童。然而這個地方所能容納的人數只有十人,排隊輪侯的則超過五十人,而且還繼續增多。她們均認為這裡只是一個開始,因為神要她們照顧八十至一百人!數年後隨著業主加租,她們也需要找尋新地方。在一次駕車經過上水時,她們見到一間很大的建築物,但是又舊又混亂,Wendy心想:「不合適吧!但神的聲音明明告訴我這就是你們的新『家』!真的要再看看嗎?」原來業主是一名已過世的基督徒,其後人也是基督徒,希望將物業售賣給慈善團體或基督徒工作,他們認為「家」很適合,便以合理的價錢售賣。「家」就在上水古洞現址,直至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