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主題聖經 6月16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We Are Family」 凱道反同婚法活動落幕
(2016年12月03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反同性婚姻法案修改《民法》親屬篇,下一代幸福聯盟12月3日號召多個公民團體走上凱道,逾十萬人身穿白衣,扶老攜幼,或站著、席地而坐,聆聽各公民團體、原住民及宗教團體代表,輪番上陣表達立場,將近四個小時的聚集,不時穿插影片、行動劇,讓與會的民眾透過大螢幕了解同性婚姻法案修法所帶來影響,最後由小朋友與家長在舞台共舞,宣告「We Are Family」結束聚會。

凱道聚集有三大訴求,一、婚姻家庭,全民決定,由全民公投決定是否改變婚姻家庭制度。二、子女教育、父母決定,讓混淆男女性別意識、性解放的教材退出校園,立即解散教育部性別平等委員會,重新聘任且家長代表須佔三分之一。三、民意代表、人民決定:人民有選舉及罷免民意代表(如立委及縣市議員)的權利,對於不聽從民意的代表,在其任期屆滿前,人民得行使罷免權,提前終止其任期。

台上憂心忡忡的憤怒中年老爸說:「小學的教材中,還在孩子學習性別認同的時候,就直接教導跨性情慾的合理性,以及性愛技巧,還有說明人有八種性關係,說明有七種同志,以及一種異性戀,這能讓人弄得清楚嗎?」

擔任教職的三個孩子的媽媽則說:「期望學校讓孩子有完整的教育,但是現在不當教材進入校園,除了要求教育部移除之外,目前有大部分老師決定不要教導不適當的教材。雖然不能守護孩子一輩子,但要為子孫世代站出來發聲。」 

「尊重孩子的權益,勝過大人的情慾」美國兒童權益講員凱蒂•福斯特(Katy Faust)表示,婚姻家庭議題重點是在孩子,而不是大人的性慾。從社會學觀點來看,孩子是需要父母親的。在同性婚姻法案,若夫妻只是一個選項,還要把父母親稱謂移除,等於重新定義父母及家庭。事實上,孩子擁有親生父母親的權利,是與生俱來的權利,也是聯合國公約規定的兒童權利,因此政府在討論婚姻制度時,應以保護孩童的權利為優先,而保護孩童最好的方式就是異性婚姻。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安得烈募集愛心 幫助弱勢家庭過好年 (基督教今日報)
南台灣3萬人站出來守護家庭、反修民法、拒絕多元性別教育入校園 (基督教論壇報)
基督徒如何看死刑?聽魏連嶽與柯志明不同立場對談 學習回應這世代 (基督教論壇報)
承認參與種族滅絕 盧旺達天主教發聲明道歉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對教育和孩子靈魂的負擔 謝智謀獲30th體驗教育實踐家獎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