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真愛與承諾 6月2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因一件憾事而成立的香港警察團契 如今,香港每個現職警察都曾參加過其聚會
(2017年06月16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基督教今日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傳福音其中一種障礙是「不了解對象」,帶來一定的隔閡。若是行業的團契,相信有事半功倍的果效,像是香港警察隊基督教以諾團契(下稱以諾團契),是由警務處處長授權成立的組織,每月在各區有多個聚會,固定約有500人參與。

日前其負責同工接受專訪,包括團牧許淑芬牧師(下稱許牧師)、葉小明董事(下稱葉董事)和張家寶董事會主席(下稱張主席),介紹他們的事工,以及榮神益人的事件。

因為傷痛的教訓而出現

創立於 1979 年的以諾團契,是因一件不幸事件所觸發。

一位基督徒警察帶了同事信主,這位初信者並有穩定聚會,他因著工作和信仰的掙扎向教會牧者求救,對方的回應是警察不應開槍等觀點,似乎未使這位初信者釋懷,竟在短時間內自殺身亡。讓帶他信主的弟兄想到「警察團契」獨立存在的必要,並發展至今天,每月在各區有多個聚會,固定約有 500 人參與。

「我們不是教會,但可讓警察群體互相支持。」張主席表示多數成員都有自己的教會,許牧師也表示他們與教會的存在沒有衝突,並鼓勵信徒帶人在以諾團契信主後,也邀請對方返教會。

基本目標和接觸對象途徑

以諾團契目標清晰,所有香港警察都知道機構的存在,且在職警察至少都參加過一次聚會。

以諾團契不僅在警察學院有聚會,讓學警知道其存在,也透過不同地區的各類型聚會,接觸不同年紀、部門或駐守地區的警察;更有文字工作,包括分享見證等文章,以及提供輔導服務,包括婚前及各種的危機輔導:協助警隊成員及家人,不論信仰背境,及早認知自身的問題並接受適當治療。

許牧師曾輔導過一位為情燒炭自殺的女警。

她前往醫院探望當事人時,對方停留在急症室,等待前往病房。當事人是清醒可以說話,但知道牧師來訪,就閉起眼睛不揪不睬。但許牧師沒有放棄,在接下來的一周仍每天前來探望。當事人在頭倆天還是不理會,第三天開始說一兩句回應,許牧師有機會說福音,對方更在第四日決志。

及後,有弟兄向她轉述當事人的消息,指出對方已受洗,也有返教會繼續成長。「這樣體會到上帝給我們的事工有回報。」

記者好奇,牧師為何能被拒絕多次,仍鍥而不捨服事這位女警?「這是上帝感動的地方,她沒有拒絕我的探訪,沒有趕我離開,而我相信感情的困擾,並非一、兩天就可以處理好,所以若我可以做到,也會堅持探訪她。」

一個潛在有逾6000人可參與的福音午餐會

葉董事也分享近期在警察總部榮神益人的事件。

一位在那裡上班的姊妹,早前患上癌症,接受治療後已康復,並且在警察總部內部調識,她有意舉辦福音午餐會,藉著分享個人見證來把福音帶給未信主的警察。「警察總部很適合搞這類活動,有逾6000人在此上班,而且大分部份人是12時30分至2時午餐,時間和地點都很方便他們。」

目前已舉辦3次,參與者還不少,而且很是沒有返以諾團契的警察,這類活動會繼續舉行,讓更多的警察能參與其中。「參與者可能是因為朋友邀請而前來,警隊當中也有不少信徒,期盼有更多的信徒向別人分享見證。」

最後,許牧師更引用聖經給勉勵警察:倚靠上帝,可以勇敢地做應該做的事。

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書4:13

香港警察隊基督教以諾團契數名職員接受專訪,包括團牧許淑芬牧師(中),以及兩位現職警員,包括葉小明董事(左)和張家寶董事會主席(右) 。 (攝影 / 記者王志宏)
許淑芬牧師指出期盼全港的警察都知道以諾團契,知道他們的聚會,更有機會參加。 (攝影 / 記者王志宏)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結婚有孩子就無法擁抱夢想? 從以色列巨星蓋兒•加朵身上 看見不一樣的人生哲學 (基督教今日報)
飢餓三十 Bii、李玉璽看見糧荒響應「阿米計畫」 (台灣國度復興報)
脫下牙醫師白袍 謝光哲「為耶穌歌唱」 (台灣國度復興報)
環境守望網絡 用行動關顧環境榮耀神 (台灣國度復興報)
青宣大會逾百五青年立志參與宣教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陳雪梅

願香港成為兩岸的模範,將福音廣傳,認識創造天地之主.

發言日期:2017/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