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愛諾園上線 3月29日 星期五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AI新書出版》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敞開恩典大門 大鵬灣教會深耕地方
(2018年04月13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林婉婷 屏東報導】

駛過兩側青青稻田的彎曲小路,邁入15歲的大鵬灣教會隱密在社區裡。牧師邱靜宜回憶,2005年她與黃明安牧師初來乍到,教會組成高齡化,稱得上「年輕」的會友也將近50歲;加上地方王爺信仰盛行,時常有廟會、遶境。「做什麼才不會讓教會變成有或沒有都沒有差別?」她與黃明安探索教會可能性。發現地方單親、失親、隔代、新住民孩子多,於是與台灣世界展望會合作,舉辦週末營與品格營,陪伴孩子成長。另外,為了將來投入松年與社區事工,建堂工程已展開。

除了帶孩子認識教會,大鵬灣教會也走入校園,2007年9月於大潭國小開始生命教育課程。因爲與學校建立關係,暑期品格營在未受少子化影響前,能有190多位學生參與的盛況。聖誕晚會同樣受社區歡迎,借用國小場地舉辦,最高紀錄2009年吸引1200人參加,當時台南神學院也來幫忙。活動越熱鬧,教會也開始反省活動與福音的關聯,於是2010、2011年將聖誕晚會改回教會舉行,小小前庭仍擠了400、500人共襄盛舉。

2009年10月,大鵬灣教會成立陪讀班,邱靜宜笑稱剛開始像是開了安親班,除了課業指導,供餐、接送教會全包,大家都累出病來。後來才恍然明白上帝的心意:透過事工進入家庭。成班第二年不再供餐和接送,取而代之的是安排家訪,和請家長到教會訪視,建立教會與家庭關係。不少家長感謝教會,有些媽媽們會和好友聊到教會事工,也會幫忙教會師生準備點心或關心奉獻。

由於教會空間不足,教會未發展自己的社區事工,僅配合食物銀行等物資分送。邱靜宜表示,她還在就讀神學院時就聽聞大鵬灣教會想要建堂的消息;雖然從牧會開始就有買土地建堂的異象,無奈財力和人脈都不足,遲遲沒有動作。直到2015年3月,房東想要提高房租,否則要教會一週內搬走,這個突發事件迫使教會正視建堂需要;不只教會內,認識教會的社區居民也會幫忙尋地或奉獻。幸運的是,透過會友協助,找到一塊產權清楚、持分人不多、土地情況良好的建地,7月就買好土地。

進入建設階段,邱靜宜沒有選擇將工程包給建設公司,而是以「需要什麼找什麼」的方式自己找廠商、找工班。雖不省事也不省心,但她認為這不容易的路是上帝的旨意,「透過建堂,讓不認識祂的人認識祂。祂注重的是關係。」非基督徒的師傅們開始認識教會,也會幫忙大鵬灣教會找資源、奉獻、贈送物資。邱靜宜笑說自己不懂建設,很多時候像瞎子摸象,憑著從上帝來的感動和勇氣去和廠商溝通,也感謝這些老闆們願意信任教會。

在討論後,室內100多坪的大鵬灣教會空間首重多元性:一樓是禮拜堂,折疊椅撤除後也可以是公共大空間。二和三樓是完全相同的設計,二樓為牧師館,三樓主要是老師宿舍,也能開放給臨時住宿訪客或急需保護所的受家暴民眾。小隔間外有30坪空間,皆能作為副堂、陪讀班教室或辦理研討會等活動。

邱靜宜希望教會是很簡單、很溫馨、能接納所有人的地方,她不希望教會為了防盜、整潔問題關上大門,「恩典的門要大開。」除了對人友善,她也希望走綠建築路線,如廢水循環使用、太陽能發電、白天善用自然光、通風少開冷氣等。

如今建堂經費仍有缺口,工程進度較緩,但邱靜宜在募款過程裡看見上帝的愛與恩典。過去推動兒少事工時有很多人幫助,如今募款也是全體動起來:除了教會界關心,社區新住民媽媽、90多歲老婆婆、學校師長等都曾協助宣傳與奉獻。邱靜宜不希望募款給人壓力,教會也沒有太多募款義賣與活動,她相信上帝的預備。

(相片提供╱大鵬灣教會)
(攝影╱林婉婷)  
新聞照片: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其他新聞快報
台灣神學院午間樂音 波蘭大師獻藝 (教會公報)
教會文字工作講座 吳鯤生論未來出版策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憂醜聞影響教會事工 海波斯宣佈辭去主任牧師一職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叩門就開門 恆基重啟24小時急診服務 (台灣國度復興報)
卡債總是還不完? 5.5法扶會律師協助您債務有「法」可解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