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投影片 3月29日 星期五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AI新書出版》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海上民族的水下人生 科技進步中資訊不對等
(2018年04月16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林婉婷 採訪報導】

你愛海洋的遼闊、或是害怕海洋的深不可測?配合第7屆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和屏東野鳥學會舉辦多場紀錄片座談,透過認識自然,看見環境與人的關係,反思環保議題。3月30日屏東綠書坊播映《大師:水下人生》,並邀請澎湖雛鳥藝文空間創辦人朱雲瑋分享,帶領觀眾認識「海上游牧民族」巴瑤族。

紀錄片主角、80歲的羅哈尼,生活在印尼珊瑚大三角。他的海洋人生始於父親。自由潛水(不攜帶水下供氣設備)雖以簡單為主,他們的設備可說「太過簡單」,以蛙鏡取代面鏡,更沒有潛水衣、配重和蛙鞋,但父親告訴羅哈尼必須勇敢。隨著民族生活習慣、海洋資源與經濟條件改變,羅哈尼曾到日本漁船上工作,無法好好教育孩子;他的兒子在某次潛水捕魚意外中喪生。

朱雲瑋提到,漁獵技術隨時代轉變,過去東南亞、南美洲等地自由潛水捕魚者,現在靠著小船上運作不穩的幫補打氣、咬著一根塑膠管下海捕魚,人工牽拉魚網提高漁獲。他們可能為了趕魚游進漁網而受傷、可能為了求快沒有減壓、可能岸上糾結一團的塑膠管忽然破裂害他們窒息——縱使有器材,卻沒有使用的知識,這是引入技術者未善盡教導的責任。

在台灣,知識不對等一樣存在。例如海上娛樂「獨木舟」雖有趣,卻是違法的,因為台灣沒有頒發獨木舟執照。休閒潛水最深39.8公尺,超過需另考執照,不少教練為了讓學員值回票價,不顧安全越界。很多海島旅遊主打輕便快速,但潛水後所需減壓時間很長,潛水隔天搭飛機恐阻礙減壓,而體內氮氣未排乾淨堵在血管裡,可能造成組織壞死。

朱雲瑋表示,他的師傅是台灣數一數二的潛水好手,但下水前仍會落實每套基本操,並檢查供氧設備是否正常運作。他強調,潛水時有各種安全限制,越過了或許一時不會有立即危險,但那只是讓人不斷降低底線,終有一天可能好運不在。

(相片提供╱婆羅洲兒童援助協會)  
新聞照片: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其他新聞快報
成為部落守望者 馬拉地教會受難週事工 (教會公報)
篤信力行首晚講座 盧龍光:以福音消弭族群分歧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新《宗教事務條例》實施後 有家庭教會被整頓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明光社向發展局發公開信 反對政府場地辦不雅活動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以色列海法之家新建物計畫》給那些有需要的人尊嚴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