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彙編 5月19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返回初代教會初衷 帶人經歷耶穌基督的愛
(2018年07月30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國度復興報 記者 魏麒原 台北報導

校園書房於7月27-30日一連3天邀請曾思瀚博士(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分別就大歷史學家路加的研究、研經培靈、路加神學主題3部分與台灣教會弟兄姊妹分享,28日下午,曾博士探討路加福音及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如何在兩本書卷中呈現耶穌與教會的平行(parallel)關係。

聖靈證明耶穌跟祂的教會都是上帝的僕人

第一個平行關係是聖靈:曾博士說,聖靈降臨在耶穌身上,證明耶穌是上帝的僕人,讓耶穌勝過魔鬼。四福音書中講最多關於聖靈,就是路加福音一到四章經文。耶穌受洗,聖靈降在祂身上,形狀如鴿子,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路三22);耶穌被聖靈充滿,被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40天試探(路四1);「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人。」(路四18)

初代教會在五旬節時誕生。「五旬節到了,…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說起別國的話來。」(徒二1-4)這跟路加福音描述耶穌受洗,天上發出大聲音雷同。不同的是,初代教會的誕生,無論你是使徒或平信徒,地位高或低,聖靈都平等地降臨在每一個人身上,每個人都有聖靈的工作,將別國的話講出來。

會眾為何要把別國的話(方言)講出來呢?曾博士認為,當時地域的兩大中心耶路撒冷、羅馬,許多外地猶太人回耶路撒冷朝聖過五旬節,基督徒說方言的重點在於表明上帝的旨意,「要把福音從耶路撒冷傳到羅馬」,基督徒被聖靈充滿,開始講方言,讓一旁各地來朝聖的猶太人及當地人,從自己語言聽到福音,朝聖完畢回家,再把福音傳給外邦人(徒二7-8)。初代教會在五旬節誕生,當天等於是基督教的第一次宣教。

至於外界質疑方言可能出自邪靈的疑問?曾博士認為方言有3種不同基本功能,一、傳講信息功能,如使徒行傳第二章所描述的五旬節聖靈降臨,會眾聖靈充滿,說方言向外邦人傳講福音。二、方言可被翻譯出為預言,如初代教會時期的哥林多教會,公開預言。三、方言可用來個人靈修禱告,造就自己。若回到保羅時代,哥林多人迷戀方言,因為哥林多教會附近有一處出名算命地方,算命人被邪靈所附,用方言講預言,從哥林多教會的文化背景來看,方言有可能出自邪靈。

背誦聖經是了解神的話語最基本的做法

第二個平行是上帝的話語—聖經。宣講神的道是很重要的工作,施洗約翰傳講福音,就遭遇被關進監牢的危險(路三17-21),同樣耶穌也宣講以賽亞書經文,宣告祂傳福音給貧窮人,報告被擄得釋放,瞎眼得看見,受壓制得自由(路四17-24)。使徒彼得講道同樣引用約珥書,把福音傳給外邦人(徒二14-21、珥二28-32)。曾博士說,約珥書第二章經文是描述聖靈的工作,是描述當時的景況,並不講現在,也不是講未來發生的事。約珥書的預言是由詩歌寫成,詩歌描寫兒女、少年、老年景況,其實是泛指全人類,上帝沒有任何排斥性別男女、年齡老少,代表所有人都要宣揚上帝的信息,群體根基從聖經而來。

「背誦聖經是了解神的話語最基本的做法!」曾博士說,現代教會弟兄姊妹不僅很少看專業解經書籍,還用電子版聖經取代紙本聖經,電子版聖經的缺點在於無法瀏覽經文的上下文,也少背誦聖經,「聖經文盲」造成對了解神的心意的無形障礙,所以我們應學習猶太人,猶太人從小到大就用希伯來文背誦聖經,長期背誦聖經、詩篇,使得男女老少,即使是文盲對於經文也能朗朗上口。

我們已活在末後的日子認罪悔改、儆醒等候主的再來

第三、上帝的預言:以賽亞書預表耶穌基督,約珥書預表教會的誕生,教會成立在耶穌基督裡。曾博士說,末後的日子是從「這些日子」開始(徒二17-21),然而耶穌什麼時候會再來,其實不關我們的事,按猶太人的觀念,彌賽亞一降世末後的日子就已來到,所以我們已活在末後的日子;初代教會在五旬節成立,也看到末後日子的異象,顯示上帝的應許已應驗,所以教會應儆醒,只講成功神學是行不通的,應學習耶穌、施洗約翰及門徒所傳講認罪悔改的道,「天國近了,你們要悔改!」因為耶穌再來,不僅帶出救恩,也會帶來審判。

第四、看見需要幫助人的需要:耶穌跟祂的教會都醫治癱瘓人、幫助貧窮人,彼得因著禱告看見別人的需要,進而醫治癱瘓的人(徒三1-9)。同樣的,耶穌也關顧醫治事工,當他看見需要的事就去做,如讓癱瘓的人痊癒起來行走(路五17-26);羅馬社會大部分是窮人,少數地主是有錢人,初代教會對窮人事工很有負擔,彼得、約翰不僅跟窮人做朋友,教會還是彼此分享的群體,把有的分給沒有的,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連在物質上面也平等,不分階級,不忽略照顧寡婦(徒六、徒四32-35)。

曾博士感嘆說,現今不少慈惠機構規模變大了,原本初衷的慈惠事工就走樣了,教會也得一樣儆醒,基本上教會應是反應耶穌基督的行為樣式,帶入經歷耶穌基督,卻因其他的雜音,可能是衣著,可能是性別,也可能因性傾向或變性人等因素而被攔阻,無法經歷耶穌基督。

「教會在地上是延續耶穌所做的,帶人經歷耶穌。」曾博士說,保羅跟巴拿巴在安提阿教會向外邦人傳福音,主吩咐他們做外邦人的光,施行救恩,直到地極(徒十三47),保羅跟巴拿巴是引用以賽亞書第四十九章6節經文,基本上是講耶和華的僕人,而誰是耶和華的僕人?就是以色列,就是耶穌基督,到了初代教會,就是保羅跟巴拿巴,要把福音傳給外邦人。

如同香港地鐵車廂常見的豪宅廣告,廣告跟實際是有落差的。曾博士說,教會其實也處在類似的光景,教會是愛的群體,照理應該帶人經歷耶穌基督,把所體驗的信息及領受傳遞出去,卻被太多雜音攔阻,讓會眾無法經歷耶穌。因此教會有必要改革教會的文化,要表裡如一,讓人進入教會就能經歷耶穌,經歷從上帝而來的祝福。

現代基督徒如何看待以色列人呢?曾博士認為目前對以色列有兩種極端的看法,一是教會已代替以色列,不理會以色列;另外則是所謂的「錫安主義」,認為以色列做什麼事都是對的,而他認為教會面對以色列應介於兩者中間。特別是先知書中傳遞的是當時以色列悖逆神的行為,等待將來的審判,並不是預言未來。

曾思瀚博士,於英國雪菲爾大學(UniversityofSheffield)取得哲學博士學位,主修聖經研究。曾任美國海外神學院副院長,現任教於香港浸信會神學院。他的教學與講道足跡,遍及澳洲以外的世界各大洲。他不但具有以流利英語、粵語和國語講演的能力,並且深知如何將學術概念化繁為簡。2007年,曾博士以《歷久常新的生命故事:約翰福音人物研究》一書贏得香港第三屆基督教出版聯會金書獎「原創—神學及研經類」銅獎。在2011年,則以《士師記的刻劃研究—領袖、女性與家庭的故事》一書,獲得香港基督教金書獎最佳作者(學術類)。

曾思瀚博士傳講路加神學的信息。魏麒原攝
與會的弟兄姊妹聚精會神聆聽講座。魏麒原攝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有價值足球 中場福音短講帶人信主 列印A+A- (台灣國度復興報)
傳承培育 AEI拓展亞洲年輕教會領袖眼界 (教會公報)
打擊恐怖主義 印尼擴大軍警權力 (教會公報)
建造橋梁 信仰領袖同防範愛滋 (教會公報)
台灣18個宗教紀錄片 反思基督信仰如何與社會大眾對話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陳雪梅

願眾基督徒在基督裡同歸於一,都被聖靈充滿,明白神的心意,且行出其旨意.

發言日期:201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