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去年今日,美國次級按揭風暴禍延大型跨國投資銀行倒閉,令全球經濟大幅下滑,人心惶惶;香港的雷曼迷債事件、擠提風潮、大笨象「插水」、裁員加無薪假,凡此種種,還歷歷在目,個別事件影響至今未息。近月股市樓市重新暢旺,看來一切了無痕,但細心觀察失業及出入口的最新數據,在金融海嘯一週年的當下,要談實體經濟完全恢復,恐怕為時尚早。
事實上,金融海嘯對中產一族打擊至深,不少人半生以至畢生積蓄化為烏有。不過對於基層人士而言,困難的日子其實早在金融海嘯之前幾年已經開始,貧富懸殊嚴峻。至於青年就業問題,金融海嘯一週年的今天,青年失業率仍見高踞不下。港府跨部門扶貧專責小組的最新貧窮指標清楚題示這情況仍在惡化。人固然要對上主常存盼望,但也要對現實保持清醒;即使自身境況稍為改善,仍要毋忘身邊的鄰舍仍有眾多需要,準備自己隨時向最小的一位伸出援手。
回顧香港教會群體面對金融海嘯的反應,一年以來,除了個別堂會的緊急支援和食物銀行計劃,最為普遍和矚目的相信是大大小小的激勵聚會,在困難的當下播下盼望和積極的信息,在禍患裡反省自身的人性軟弱,坊間媒體亦偶有轉載。此等聚會數量之多,與○三年沙士後相比,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追源溯本,金融海嘯的最終源頭,是全球資本主義下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人性貪婪和弱肉強食。眾多從教訓中反省的聚會信息,其現實需要實在不難理解,很多人亦因而深得提醒和鼓勵。
我們深信上主改變人心的力量,但我們也不會低估人性的軟弱。我們不必奇怪今天的表面風光與實體經濟漸行漸遠;面對龐雜的經濟體系,教會群體的工作難免杯水車薪。不過若要作為金融海嘯一週年的檢討,我們可以這樣問問自己:今天我們面對股市樓市重新暢旺,甚至可能又再泡沫初現,過去一年來的反省和鼓勵,可有甚麼作用?個別人士的心態可有甚麼改變?
過去一年的大小聚會中,被提及得最多的一首聖詩歌詞,相信是「神未曾應許天色常藍」。這句歌詞的確蘊含智慧,不但在乎回首過去的起跌,也在乎面對將來的一份平常心。坊間好些鼓勵正面人生的信息,有時可能觸及一個誤區,以為只要凡事有信心,前景就必然再度風光無限。信心並不是撥弄未來的特異功能,而是無論任何境況也「即或不然」(但三16-18)的力量基礎,所帶來的是一份在上主面前的虔誠──用雅各書的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一27),叫我們的心不被貪婪所吞噬,也不會只看到自己的追求而看不到別人的需要。
面對未來,經濟仍舊會潮起潮落,股市仍會波動不止;沒法積蓄的仍要繼續為生計奔波,能夠積蓄的仍會考慮作短線長線投資。然而,金融海嘯的經歷,若能促使人將眼光從自己的一盤數,放遠至身邊鄰舍的需要,以至整體社會的福祉,那麼縱然市場還有再度風高浪急的一天,我們仍有可能在人生裡瞥見的點點光輝,將溫暖傳送人間,見證主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