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QR 4月29日 星期一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AI@教會 免費講座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我曾以為領養是美好而珍貴的呼召
對領養簡單粗淺的期待會傷害領養過程中的每個人,包括我的養子。
(2024年03月13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ity Today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COVID疫情開始後的幾個月,一天晚上,我把三個孩子哄睡後,一邊觀看國家劇院製作的《簡·愛》,一邊擠出時間在健身車上運動。當我發現自己並沒有同理簡愛的感受,反而共情她刻薄的阿姨時,一股寒意悄悄襲來。

簡愛的阿姨里德太太在不情願中成了她的養母,我驚恐的發現自己竟然與里德太太對簡愛的怨恨產生共鳴。里德太太認為簡愛是個外人、入侵者、問題的製造者。我發現自己每天都對我們五歲的養子有著同樣的情緒。我們一年多前才歡迎他加入我們的家庭。看著自己的情緒在銀幕上的里德太太——劇中的反派角色——身上呈現,讓我意識到自己的道德準則已然塌陷。

從小,身為一個總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孩子,我總是記得從初代教會直到現代美國福音派基督徒對照顧孤兒的重視。在我所聽過的講道及讀過的基督教書籍中,人們對領養的描述都是正面的:聖經用「領養」的概念比喻上帝如何接納我們進入祂的家庭(羅8:14-17,弗1:5);領養滿足了一個孩子最重要的生存需求;領養是一種美好的愛的行為。做一名熱情洋溢的傳道人或跪地禱告的勇士可能不是我最擅長的事,但至少我能做到歡迎一個孩子加入我的家庭。

當我開始和我未來的丈夫約會時,我剛從在中國一間孤兒院服事殘疾兒童的暑期義工回來。在我們的願景中,領養一直是我們建立家庭並將上帝寬廣的愛傳遞給需要幫助的孩子的計畫一部分。

在結婚並有了兩個親生孩子後,我的醫學訓練終於結束了,我們的生活也相對安定下來,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準備好了。我們閱讀有關領養子女的書籍。我參加網路上與領養相關的論壇。我們也認識了其他曾領養孩子的家庭。

當時,與領養議題相關的批評聲越來越多。已經成年的被領養者以及其他倡議者合理地強調美國國內和跨國領養流程裡的系統性缺陷。其中包括從腐敗到脅迫、跨種族家庭關係到訴訟糾紛。領養孩子的過程比我在教會裡被灌輸的簡單畫面要複雜得多。

然而,我仍然堅信,對家庭的需求仍然存在,尤其是那些患有病症的年齡較大的兒童,因此我們繼續透過一個有信譽的海外機構尋求領養。那時我們認為,我們是心胸寬廣的人,是有愛心的父母。愛任何一個孩子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簡單,尤其是愛一個和我們有相同種族和文化背景的孩子。

然而,當我們把從台灣領養的孩子——我們家的老三帶回我們家時,實際的感受卻像一顆炸彈在我們原本平靜的家中爆炸。

我們沒有預料到,要向我們新來的四歲孩子自然輕鬆地展示如我們對待我們兩個孩子那樣的愛有多困難,尤其當他似乎已決心拒絕我們的愛和溫柔,好讓每個人感受到他的痛苦那樣——被迫與他原先的照顧者、國家和熟悉的環境分離。雖然這在領養過程中很常見,但情緒的雲霄飛車還是讓我們疲憊不堪、心力交瘁。我不斷提醒自己,這是我們自己選擇的,而我們帶回家的兒子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自己的選擇權。

更具挑戰性的是,我們五歲和七歲的孩子也很難適應。他們並沒有這樣要求,但突然之間,他們有了一個弟弟,這個弟弟會弄壞他們的玩具,偷吃他們的萬聖節糖果,還會故意挑釁他們以引起他們的反應。他們和老三之間沒有經歷過甜蜜的嬰兒期來培養對彼此的依戀。就像一道閃電,突然之間,他們原本的生活、家庭和家裡都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

我的保護天性在我心裡相互矛盾:我最年幼、最新、最脆弱的孩子需要我無條件的愛、大量的正面肯定和一對一的關注。同時,我原本平靜而快樂的老大卻反覆地用頭撞地板,把痛苦發洩在自己身上,因為他知道自己不該打弟弟(雖然這確實發生了,是的,我們嘗試過多種形式的治療)。

這樣的家庭氛圍持續的時間之久,遠遠超過我們被告知的「最初幾個月」的適應期。四年過去了,我仍常常感到絕望。

我們很幸運擁有一個理解我們的教會群體;我們的主任牧師和他妻子領養了11個孩子。他們成立一個每月相聚一次的領養小組,在這個小組裡,我們看到大家暴露自己的脆弱,彼此坦誠敞開。聽到其他在領養路上走得更遠但仍在應對巨大挑戰的父母的故事,既令人生畏又帶來安慰。

但是,即使有這個寶貴的空間和其他支持著我們的友情,身為養父母的掙扎所帶來的深深的羞恥感還是讓我感到崩潰。從小到大,我一直被教導領養是美麗的、珍貴的、是上帝的旨意。為什麼我沒有這種感覺呢?

我需要解釋ㄧ下引領我至這一步的神學。在教會裡,領養孩子常常被用來與上帝「領養」我們進入祂的屬靈家庭相比較。但當人們使用這種比喻時,經常忽略領養的概念在過去兩千年中發生了哪些變化,以至於非常不幸地,養父母在這種類比下常被視為「拯救了」孩子的人。

這種思維忽略了孩子曾經歷「被拋棄」的打擊。我們領養的孩子,尤其是年齡較大的孩子,在他們的生命裡已經歷過太多的失去和悲傷,而這可能以依戀障礙、信任受阻和創傷等形式展現出來。我們不是上帝,無法奇蹟般地治癒這些傷痕。

然而,當教會將領養過度簡單化——僅僅視其為上帝計劃的榮耀體現、解決墮胎議題的答案,或宣教的一種形式——我們扭曲了這種複雜的關係,讓養父母從一開始 就陷入失敗的境地,因為這種思維使我們扮演一個從來就不屬於我們的角色。領養不是萬能解藥;相反的,它是一段漫長旅程的開始。

教會應該對領養有更細緻、更現實的描述。有些領養家庭從一開始就能茁壯成長,有些則經歷多年的辛勞。

透過重塑我們談論領養的方式,認識到領養源於人性的破碎,讓人們聆聽各式各樣的領養故事,而不僅僅只有那些簡單或已度過難關的案例,我們可以讓未來的父母更好地做好準備,並將領養家庭可能面臨的困難正常化。我們的目標不是阻止或否定領養,而是確保領養是在現實的期望下進行的。

教會不應視領養為照顧弱勢兒童的唯一(甚至是最佳)方式,而應認真對待保護原生家庭的努力。我們可以努力對抗那些迫使原生家庭放棄孩子的系統性不平等,並給予單親家庭相應的支持。當一位孕婦為如何撫養她的孩子焦慮不安時,我們的第一個反應不應是主動提出領養,而是作為一間教會團結起來,分享資源,使她能負擔住房、托兒所、衣服和食物的費用,並承諾成為她的支持性社會網——某種意義上更大的大家庭。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從術前到術後 彰基關心高齡關節健康 (教會公報)
以巴衝突中的教會反思:奪回聖地?歸回上帝! (基督教今日報)
國道一號罕見聖經標語,365天一直在! 宣教士:期看到各地都有神話語 (基督教今日報)
十六國際專家聯署 憂廿三條威脅告解傳統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從虎媽到星媽 從掌控到交託 錢胡家琪:聖經是美好的劇本 基督新婦要入戲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