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奉獻的優先順序圓圈 |
來自肯亞的宣教士和讀者分享自己奉獻的原則。 |
(2024年09月23日) |
推薦本篇新聞 :
0
|
|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ity Today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作者 Anthony Sytsma)幾年前,烏干達有位寡婦向教會求助。在討論過她的處境後,教會理事會建議給予她食物。但教會牧師鼓勵領袖們先瞭解她的家庭狀況。
在與她的親戚談過之後,理事會發現她的子女都很富裕,是因為家庭爭執而拒絕照顧這位寡婦。於是牧師組織了一個和解會議。孩子們原諒了母親,並決定再次照顧她。
如果教會沒有考量到她家人的責任就貿然伸出援手,這位寡婦可能會不斷回到教會尋求支持,而這個家庭可能也永遠不會彼此和好。
身為在烏干達的宣教士,像這樣的故事深深影響我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的方式。我常常在這些問題上掙扎:「每天都有人向我要錢,我該把錢給誰呢?哪些時候可以拒絕?」
一個顯而易見的首要指導原則是,在最需要的地方給予金錢。我們都同意這一點。但是,我們的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結在一起。我其實只需按一下滑鼠,就幾乎可以資助任何地方有需要的人。如果指引我們捐款的唯一原則是「需求」,那我會陷入更猶疑不決的癱瘓狀態。
但聖經帶領我不只是看最需要的人,也讓我看到上帝給了我更大的責任去幫助特定的人。我建議可以透過我稱為「優先順序圓圈」的概念來看待財務上的奉獻。換句話說,當我要慷慨解囊時,我應該優先處理與我最親密的人和我的群體。
我相信新約揭示了我首先應該關心的是照顧我的家人或與我關係密切的人。正如保羅在提摩太前書5:8所寫的:「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
接著,在加拉太書6:10中,我學到我也要優先照顧那些在靈命上與我親近的人。保羅說:「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這肯定了雖然我們需要愛所有人,但我們有特別的責任去幫助我們在基督裡的弟兄姊妹。
最後,想想路加福音10:25-37中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在這段經文中,有三個人看到路邊被洗劫一空的傷者。令人驚訝的是,祭司和利未人沒有停下來幫忙,但撒瑪利亞人卻停下來幫忙。愛鄰舍並不等於只愛與我相似的人。撒馬利亞人所做的正是所有人都應該做的:幫助在他眼前遭受患難的人。因此,關懷在地理位置上與我接近的人、那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也有其優先順序。
全世界所有基督徒都應該優先幫助那些在關係上、屬靈上或地理位置上與自己接近的人,除此之外,還應該明確地優先幫助這之中需求最大的人。
離圓圈中心越遠的,我們的責任就越小。但只要我們有時間和資源,我們不但可以,而且也必須嘗試幫助外圈的人。例如,在新約聖經中,保羅敦促教會自願為遠在耶路撒冷的貧困基督徒募款(林前16:1-4)。
優先順序圓圈引導我們優先幫助我們的朋友、鄰舍和地方教會,同時仍偶爾透過捐款給國際機構來幫助遠在烏干達有迫切需求的人。這個策略減輕了我很大的負擔。我不會因為沒有幫助其他4700萬名烏干達人而感到內疚。我不是上帝,我沒有無限的資源或時間。相反地,我可以帶著喜樂和慷慨來幫助別人,因為我知道上帝會使用我們每個人一起的微薄之力來創造巨大的影響。
例如,當一個我從未見過的人打電話來說:「牧師,拜託你幫我付孩子的學費」時,我通常會拒絕,因為我的能力有限。根據優先順序的原則,我希望在親密關係的背景下優先給予,因為在這種關係裡我才能了解對方真正的需要,也才能長期與他們同行,定期幫助他們,並在他們做出改變時鼓勵他們。但這並不阻止我捐款給援助窮人的機構,因為許多機構也是以長期的關係為優先順序。
優先順序圓圈也能指引教會的事工。以烏干達索羅提(Soroti)的聖約改革教會(Covenant Reformed Church)為例。這個教會每週收到約3美元的奉獻,以及每週約1美元的慈善專款,他們用這些錢幫助教會裡物質貧乏的人或殘障人士。這間教會不該因為沒有幫助其他國家的孤兒而感到內疚。上帝正在使用他們來關懷他們身邊的人。
一間富裕的美國教會能在幫助自己會友的同時,也在財務上支持那些援助海外窮人的機構。與此同時,這個原則也可以糾正一些更專注於幫助其他國家人民的教會,但忽略與自己住在同個城市裡物質匱乏的人,或自己教會內經濟掙扎的人。
按照優先順序圓圈來奉獻並不會消除所有困難的抉擇。有時候,為了幫助遠方處於生死關頭的人,我需要放棄處理自己家庭或社區中較次要的需求。這需要智慧來分辨——在哪些時候,巨大的需求會超越親情、靈命或地理位置上的接近性。
在遵循優先順序圓圈時,我們也應該注意不要濫用這個圓圈。較為富裕的基督徒很容易為自己辯解,說「我們做得夠多了」,因為我們專注於照顧我們內部的圈子——我們的家庭、地方教會和群體的需要。但請記住,耶穌在路加福音12:48裡說,「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對於我們這些來自極度富裕國家的人而言,我們更有能力慷慨解囊,幫助全世界極度貧窮的人,同時也照顧我們內圈的人。
富裕的基督徒也可能以「控制哪些人可以進入圈子裡」的方式濫用這個圈子。舉例來說,我們可以搬到高檔的社區,這樣就不會撞見物質匱乏的鄰居,或選擇繞過乞討人群的上班路線。我們可以選擇參加一間充滿富裕的基督徒的地方教會,他們讓我們對自己的富裕感到自在。但我們這些較為富有的基督徒應該思考如何將物質上貧乏的人帶進我們較親密的圈子裡,或如何更有意識地選擇我們要住在哪個社區、屬於哪間教會。
優先順序圓圈不僅能引導我們分辨應優先幫助誰,也引導我們如何幫助他們。我應該以「不會破壞他人對自己負責、擔起好管家或慷慨的職責」的方式來協助人。當有需要的人無法從他或她最親密的圈子中得到足夠的幫助時,我才該介入並提供幫助。這正是烏干達牧師所做的,他先去了解寡婦的家人是否願意照顧她。
同樣地,這個原則也適用於教會和投身於扶貧事工的機構。他們必須考量想要幫助的個體或群體自身的優先順序圓圈。
在烏干達東部,卡拉莫賈地區(Karamoja region)的人曾用暴力襲擊和偷竊伊特索部落(Iteso tribe)的牛。值得慶幸的是,經過政府和教會多年的努力,雙方終於實現了和平。不久之後,卡拉莫賈發生飢荒。一些伊特索教會齊心合作,運了一卡車的食物到卡拉莫賈,以表達他們的饒恕和愛心。
然而,當他們抵達時,卻驚訝地發現美國已經運來許多噸的救濟食物。來自烏干達地方教會的付出變得多餘且不必要,這讓烏干達的基督徒感到難以置信的灰心。
雖然美國人也許是真心想幫忙,但他們沒有考量到最接近該地區的人可能可以先有什麼樣的付出。他們無意間偷走了烏干達教會經歷到「給予的祝福」的機會,也破壞了能促進兩邊部落更深地和解的機會。
所有援助機構應更加留心,讓最接近需要幫助的個體或群體的圈子成為第一個提供幫助的人。多數的時候,最接近情況的人最瞭解哪些介入措施是適當的。同時,促進一個人對自己更親近的圈子肩負責任感的另一個好處是,能提高這些圈子內的機構——家庭、教會、學校、地方組織和政府——的救援能力和管理能力。這些能真正對社區產生長久的影響力。
根據我在非洲身為宣教士的工作觀察,忽略優先順序圓圈是教會和國際機構最常犯的錯誤之一,這產生的結果就是過度地依賴。
舉例來說,有些援助機構可能會急著在某個社區建立孤兒院,卻沒有優先考量孤兒的親屬是否有能力領養這些兒童,並在額外的經濟支援下照顧他們。或是在一些兒童贊助計畫中,除了收到衣服或牙膏等禮物外,兒童的學費也完全由贊助人給付。結果便是,在烏干達,經常會聽到父母來到贊助他們孩子的機構說:「你的孩子生病了,你需要治療你的孩子。」
然而,幫助人們的方式應該是加強父母送子女上學的責任感。最好能幫助家長改善他們的工作和收入,讓他們可以自己支付養育孩子的費用——或至少首先瞭解家長能養育孩子的程度,以及他們的地方教會願意以何種方式提供幫助,然後再補充其他不足的部分。如果這類過程的結果是援助機構需要給予每個家庭的錢減少了,那麼機構就可以用額外的資金來支持更多社區裡更多的家庭。這並不是要減少給予或幫忙,而是要在慷慨的付出中善用智慧。
在幫助個體或群體之前,應總是先從傾聽開始。當地政府如何回應他人民的需求?他們的地方教會是否也希望幫助同樣的人?我們可以與當地的機構合作,在他們的努力之上走更遠的路,而不是取代他們扮演上帝賜與他們的角色。在奉獻之中有喜樂和祝福,我們不該把所有的祝福都留在自己身上!
最後,讓我們反思一下在尼日爾發生的故事。2010年,這個西非國家有將近一半的人口飽受糧食不安全之苦。一個國際基督教機構捐贈穀物,並與當地的基督教團體合作,以折扣價將穀物賣給幾個社區團體。
過去,該國際組織曾提供穀物給殘障人士或慢性病病患。但這次,國際機構的工作人員挑戰當地團體,要求他們考慮從自己的教會募集資金來購買穀物,然後再免費分發給有需要的人。
一開始,當地團體成員抱持懷疑的態度,他們不認為貧窮的教會能靠自己的力量幫助他人。但他們的教會慷慨解囊,得以為這些社區裡最需要的98人購買穀物。最後,當地團體十分感謝該機構鼓勵他們的教會參與捐獻的一環。
一位社區成員表示:「能夠幫上忙是我們的榮幸,因為我們知道這不只是派發別人給的禮物,而是從我們自己的口袋和內心掏出來的。村子裡的每個人都知道這是我們的心意。」
作者Anthony Sytsma在烏干達的Resonate Global Mission工作,指導並訓練地方教會的牧師,並協助推廣《Helping Without Hurting in Africa》(幫助但不傷害非洲)。
|
新聞照片:
|
|
|
|
|
|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