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QR 5月1日 星期四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基督徒完美主義者如何找到安息?

我們的救主並不會因我們的疲憊而責備我們,也不會因我們的罪疚感羞辱我們。
(2024年11月29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ity Today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作者 Faith Chang)當我終於意識到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時,這簡直是個改變人生的發現。我告訴一位摯友,她笑了,對她來說,這早已顯而易見。回過頭來看,現在的我也覺得很明顯。然而,當我終於意識到這一點時,我的完美主義已深深影響我與上帝同行的幾十年人生。

研究完美主義的心理學家將它定義為一種人格傾向,特徵是極高的標準和過於嚴厲的自我評價。這兩個特徵分別被稱為「完美主義的追求」和「完美主義的擔憂」。多數完美主義者並不會在生活的所有領域都表現出這種追求和擔憂,而是將其集中於某些特定領域,例如運動、工作、學業、人際關係、外表——或像我和許多基督徒一樣——靈性生活。

我是個基督徒完美主義者。我的完美主義像反過來的煉金術:只要稍微碰一下,就能立刻將美好的時刻變得灰暗。完美主義扭曲了我對過去的看法。雖然我知道期待19歲的自己像現在這樣行事並不公平,但當我回顧過去時,主導著我的情感卻常是懊悔。我當時應該要更在乎這件事啊、我應該要知道得更多、我應該要有不一樣的做法⋯⋯。

完美主義讓我反覆懷疑自己的選擇。完美主義與我想要行善的渴望相互碰撞,原本充滿喜樂及興奮的愛人的機會,卻因自我懷疑和質問而變得困擾。我這樣做的動機是否正確?這真的是上帝的心意嗎?萬一我帶來的傷害多於益處怎麼辦?

過去,當我遭遇更大的失敗或犯下更嚴重的罪時,我常陷入絕望之中。你永遠不會足夠好。你很偽善。你確定自己真的是基督徒嗎?即使在你所謂的悔改中,你也是如此自我中心。現在,我的完美主義則變得較為隱晦:當我試圖休息時,內心深處會潛伏著一種低程度的罪惡感或焦慮感;在一天結束之際,我總覺得自己沒有做到該做的一切,即使我不確定自己忽略了什麼。

對失敗的恐懼、對過去錯誤的反覆思索、決策癱瘓⋯⋯等現象,鑒於完美主義帶來的困擾如此令人痛苦,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認為自己「對完美的追求」本身就是問題。也就是說,完美主義者的問題就是「我們想要」做到完美。

這種觀點也構成了基督徒完美主義者常聽到的建議背後的假設:專注於愛別人就好。多相信福音這個好消息。更謙卑一點。為你的完美主義悔改。停止這麼用力的努力。然而,這些解決方案往往不僅讓我們的「待改進清單」又多了一項:為了真正地完美,我們得先停止成為完美主義者。並且這些建議暗示著,我們的問題在於「我們對完美的渴望」本身是一種誤導,甚至可能是一種罪。

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對完美的渴望錯了嗎?追求完美是否像某些人所說的,是愚不可及的事,甚至更糟——是試圖討人喜悅、驕傲,或缺乏福音信仰的表現?還是有更深層的原因?

多年前,我偶然讀到神學家卡森(D. A. Carson)的一篇社論,為我完美主義的核心問題帶來急需的洞見。在《完美主義們》一文裡,卡森描述了一群真正以基督為中心的基督徒,他們理解並熱愛福音,但仍因自己的罪而掙扎於絕望中。在此之前,我常聽到基督徒將完美主義歸結為「驕傲」或「對福音缺乏信心」。但卡森說,「有這樣一種類型的完美主義」與自尊心或信心問題無關。這類完美主義者「對自己在罪上的掙扎感到非常不自在,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應該做得更好。」

這正是基督徒完美主義者掙扎的核心:我們應該做得更好,我們很清楚這一點。說到底,我們並非律法主義地試圖賺取救恩,或為了博取人的稱讚。我們是因為渴望認真追隨神,卻每天感受到自己未能好好愛神愛鄰的重擔。多數基督徒完美主義者因飽受良心的譴責而不堪重負,會為最小的罪感到悲傷,拼命想在上帝面前做對的事,渴望自己達到祂所要求的完美(馬太福音5:48)。

因此,問題仍然存在:如果解決方法不是停止追求完美,那我們該如何處理這些「完美主義的擔憂」?當我們知道自己會再次犯罪時,該如何追求聖潔而不持續自我懷疑?當我們努力順服神時,又如何不被跌倒的恐懼所癱瘓?當我們一再辜負上帝時,又該如何在與祂的關係中找到平安和喜樂?

換句話說,基督徒完美主義者如何能安息?

耶穌曾對那些因追求神而疲憊不堪的人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28-30)。

雖然這段經文通常被用來鼓勵任何感到疲憊的人,但耶穌所談及的情況更為具體,對基督徒完美主義者尤其有幫助。在《國度的來臨》一書中,神學家雷德博斯(Herman Ridderbos)解釋,「軛」這個詞在猶太傳統中被用來表示對獨一真神的信仰告白,以及對神律法的順服委身。當一個人成為猶太人時,以及當他們遵行律法時,他們就「背負」起這個「軛」。

然而,在猶太宗教領袖苛刻的標準下,耶穌的聽眾因跟隨這些他們以為來自上帝的要求而疲憊不堪。當時的宗教老師將沉重的重擔放在他們的跟隨者身上,不願幫助他們(馬太福音23:4)。耶穌看穿這一切,便說:背負我的命令、我的軛和我的擔子;改為學習我的樣式。

在這段短短的經文中,耶穌兩次應許人們「安息」,呼應上帝透過先知耶利米所說的話:「你們當站在路上察看,訪問古道,哪是善道,便行在其間,這樣你們心裡必得安息。」(耶利米書6:16)。這條古道在哪裡呢?這條可以讓我們行走而不疲憊的善道在哪裡呢?耶穌說,在我這裡。祂應許我們的安息就是祂所賜予的安息,我們是在與祂的關係中領受這樣的安息。

完美主義本身很複雜。它的成因很多,對那些困擾於焦慮、罪疚感和過度謹慎的人而言,沒有快速解決的辦法。感恩的是,耶穌明白這一點,所以祂沒有對疲憊者說你應該這樣做或應該更相信⋯,而是遞出關係上的邀請:到我這裡來。向我學習。

當基督徒完美主義者真正認識上帝是一位怎樣的神時,我們會發現祂遠比我們敢於相信的更加恩慈、耐心、溫柔、公義且滿有憐憫。當我們經歷到祂如何豐富地對待像我們這樣仍在成長的人時,我們的靈魂將開始尋見我們迫切需要的安息(詩篇116:7)。

我們的救主並不會因我們的疲憊而責備我們,也不會因我們的罪疚感羞辱我們。祂看見我們的本相——雖然是失敗的人,雖然內心痛苦,但仍努力跟隨祂的樣子。因此,祂憐憫地向我們發出邀請:基督徒完美主義者,來吧!來我這裡尋找你靈魂的安息。

Faith Chang是《Peace over Perfection》一書的作者。她在史泰登島的Grace Christian Church of Staten Island服事,同時也是SOLA Network的編輯委員會成員。

本文改編自Faith Chang的《Peace over Perfection》,由The Good Book Company於2024年出版,經授權使用。
 



其他新聞快報
延續蘭大弼奉獻精神 黃明雄教授捐「紫雲宿舍」 (教會公報)
神學家宋泉盛牧師安息主懷 享壽96歲 (教會公報)
全國都動起來,教會呢?可將人「運動」進教會,認識竭力、合一與榮耀 (基督教今日報)
2024聖經經濟倫理研討會》解析大債時代中的經濟危機,不再為債所困! (基督教今日報)
國際無聲者之友譴責四十七人案判決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