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彙編 5月1日 星期四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人權會講座探討原住民隱微歧視 呼籲全民原教

(2025年02月11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義工記者Ispalakan Bukun台北報導】原住民族學生在學校常聽到「原住民都很幽默樂觀、運動很厲害」或「你是原住民怎麼不會講族語」等言論,這些看似無惡意的話語,卻可能強化刻板印象,影響原住民學生的族群認同和文化自信。國家人權委員會於2月9日在台北國際書展C524展區舉辦「字裡行間的信念」系列講座最終場「原權推動:全民原教來發聲masingav」,邀請自媒體工作者Ispalakan Umav主講、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Ciwang Teyra主持,探討隱微歧視、全民原教與自我覺察等議題。

Umav長期透過Podcast《Umav如何了!What’s up Umav》推廣原住民族語言與文化。她分享自身族名正名與求學歷程,並以時事為例,具體指出原住民族仍面臨各種隱微歧視(microaggression)。她認為,這些偏見長期被複製,應透過全民教育與政策改革來改善,避免對原住民族學生造成心理與社會層面的壓力。

她進一步指出,都市原住民族學生因缺乏族語環境,學習機會有限,且學校課程對原住民歷史文化的呈現也不夠完整,導致族語和文化傳承面臨困境。她強調,破除族群刻板印象和校園中的隱微歧視,落實「全民原教」是關鍵,學校應將原住民族當代議題與多元族群文化納入正規課程,媒體也應提供更具多元性的報導。

Ciwang Teyra長期研究原住民族社會權利與隱微歧視,特別關注教育、醫療與就業領域的無意識偏見。她指出,許多歧視來自社會對原住民族政策與處境的缺乏理解。

Umav最後強調,除了從教育著手,「自我覺察」是拆解隱微歧視的第一步。每個人都應反思自身言行,避免無意識地強化社會偏見。而自我覺察也是原住民青少年需要的課題,除了辨認日常生活中不正義的狀況,更需要自我和解療癒。

她呼籲,學校、企業與政府應透過文化敏感度培訓,避免政策與制度複製歧視,並鼓勵大眾更深入了解原住民文化。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其他新聞快報
大人也愛玩 用遊戲凝聚事工團隊 (教會公報)
馬偕醫院網路遭駭事件調查中 院方:不影響營運也無個資外洩 (教會公報)
陽台上的永續行動 奧地利教會倡再生能源 (教會公報)
教會孩子也難逃色情泥沼?4成青少年會看,教會、家長仍眼不見為淨? (基督教今日報)
AI神助攻!聖經翻譯效率倍增》威克理夫:科技加速實踐大使命,是神做的 (基督教今日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