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愛諾園上線 5月1日 星期四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移民身上的上帝形象

我們每個人都會犯罪,都應該被丟棄,但基督為我們而死。
(2025年02月24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ity Today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作者 Marvin Olasky)美國目前約有4千800萬名移民,但那些支持美國應有更嚴格的移民政策的媒體,往往只報導移民裡一小部分人的新聞。

以福斯新聞 (Fox News) 為例:這家有線電視頻道幾乎每天都在標題中突顯特定類型的移民新聞,例如:

* 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遣返墨西哥一名涉及強暴、正被通緝的「外國逃犯」
* 涉嫌非法入境的男子,被指控謀殺其年長伴侶
* 非法滯留美國的牙買加男子,在佛州因涉及未成年性犯罪被捕
* 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逮捕一名疑為委內瑞拉Tren de Aragua幫派的成員
* 移民幫派成員攻擊執法人員,導致其手臂骨折
* 這些頭條新聞的內容是否屬實?大概是的。在一個擁有3.4億人口的國家,要找到「爛蘋果」並不難。但僅僅「是事實」並不意味著它們是「全部的事實」。

由於美國49個州的犯罪數據報告不完整,很難準確衡量全國範圍內的移民犯罪率。然而,德州的謀殺案定罪記錄 (2013-2022年) 顯示:「非法移民被判謀殺罪的可能性,比美國本土出生公民低26.2%。」

美國司法部在川普政府第一任期內的一項聯邦研究同樣發現,德州的無證移民「在一系列重罪犯罪中,犯罪率遠低於美國出生的公民及合法移民」。數據顯示,美國出生的公民因暴力或毒品犯罪被捕的可能性是無證移民的兩倍多,因財產犯罪被捕的可能性是無證移民的四倍多。

然而,我關心的不僅僅是這些數據。我更在乎的是記者及基督徒的責任。

新聞報導並非一門中立的藝術。記者受訓時會學習如何挑選具有人情關懷的故事,但他們的報導內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選擇關注哪些人、認為哪些事件最引人注目。移民犯罪新聞往往會比「移民開始去教會」的故事獲得更多點擊率,然而,這些默默無聞的故事,總量其實遠多於移民犯下的案件量。同樣的,打在犯罪者身上的聚光燈,往往比那些努力工作、養家糊口的移民身上的更多——即使後者的人數遠超過前者。

圖說 在連接墨西哥與德州的北方通道國際大橋上,警示標誌隨處可見。

像這類選擇性的新聞報導,不僅對那些支持嚴格移民政策的記者來說是種風險,對其他「希望歡迎移民來到美國」的人而言也有類似的誘惑:只報導關於「模範移民們」如何被腐敗或冷酷無情的官員壓迫的故事,卻忽視大規模的模移民可能帶來的其他負面影響,例如擁擠的學校和醫院、因地方需求增加而上升的房租,或地方教會內的文化衝突——這些同樣不那麼引人注目的故事,也值得被講述。

有時,比反移民的新聞報導更令人擔憂的,是其背後的神學及對人性價值的觀點。《希伯來書》13:2清楚指出:「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這節經文指向《創世記》18章,亞伯拉罕熱情接待三位陌生人後,才意識到他們是天使。這與聖經中許多關於款待/接待他人的教導相呼應。

有些人不喜歡「客旅」這個詞,認為我們只需愛住在我們附近的「鄰舍」,而非所有人。但耶穌在《馬太福音》第5章的教導十分清楚:「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嗎?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麼長處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嗎?」(馬太福音5:46-47) 雖然沒有具體的經文指導我們應如何在世俗國家的層面應用這些原則,但整體方向是明確的:你們要努力這樣做!

無論我們如何在現實生活裡落實這些原則,基督徒的標準都應該要比媒體 (甚至是部分基督教媒體) 所傳播的那些激烈且誤導人的反移民信息——還要高得多。如果我們將《希伯來書》13:2的教導顛倒過來,就會得到福斯新聞所暗示的訊息:不可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魔鬼。這類新聞標題不僅扭曲解釋大局面上的事實,也扭曲了聖經真理。

若不加以遏制,這種倒退的觀點甚至會讓基督徒在言論上將移民去人性化(dehumanize) ——無論我們如何看待移民政策,將承載著上帝形象的人去人性化都是錯的。例如,在《American Reformer》12月號中,希爾斯代爾學院 (Hillsdale College) 博士候選人Ben Crenshaw批評某些基督徒,認為他們「聲稱人類承載著上帝的形象,因此人類尊嚴要求我們以憐憫及接納的政策對待移民和其他有需要的人。」他進一步指出:「那些接受了這種教導的美國福音派及保守基督徒,認為『基督徒的愛心』及『基督的樣式』要求我們歡迎所有移民,無論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這種信念是有效率的移民政策的主要障礙」。

為了糾正這種想法,Crenshaw在文章的倒數第二段寫道,上帝的形象 (imago Dei) 並不意味著人類「擁有一種純粹的、與生俱來的尊嚴,使他們的『所做』或『所成為的一切』都有價值,以進而要求個人或政府以有尊嚴的方式對待他們。」相反的,他認為,「多數情況下,人會墮落、降級,選擇變得像禽獸或植物。對於這種人,應該以他們的狀態來對待他們。」

這種說法為「我們是義人,而他們是次等的人類」的觀念敞開方便的大門,也為在「多數情況下」能「次等地對待他們」提供正當性。Crenshaw在最後一段急忙補充道:「這並不意味著所有非法移民都是野獸或植物,可以毫不猶豫地丟棄。」好的,既然不是「所有人」,那是多少人呢?75%?50%?25%?10%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會犯罪,都應該被丟棄,但基督為我們而死。我們本能地傾向排斥不屬於自己群體的人,但基督呼召我們重新思考這一點,並以好客之情和愛心對待他人。

Marvin Olasky為本刊新聞與全球事務執行編輯
 



其他新聞快報
梵蒂岡AI研究 釐清人機關係 (教會公報)
成為門徒 布農青年大專部辦系列查經營 (教會公報)
舊約歷史書與我何干?曾宗盛剖析聖經與當代對話 (教會公報)
展望會助學行動 幫助台南與澎湖學生穩定就學 (教會公報)
長榮中學創校139週年 聖火傳遞百世榮美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