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採訪:陳雅汶)【時代論壇訊】近年,天氣反常的情況愈來愈多。信仰與氣候變化又有甚麼關係?早前一個分享會上,曾任職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現為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客席助理教授的Peter Li指,照料受造界是基督徒使命,鼓勵教會和基督徒開展環保行動。去年參與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的港人信徒思(化名),反思人若要改善氣候問題,需要付諸行動,讓世界重回上帝創造的秩序。
Peter指出,2023年的「五百年一遇」暴雨是非常極端的天氣狀況;而去年香港的全年平均氣溫也破百年紀錄,高達攝氏24.8度。Peter提到,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議》,目標是努力限制全球氣溫升幅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攝氏1.5度之內,但2024年全年升幅已首次超過攝氏1.5度。Peter引用聯合國祕書長在2023年發表的言論:「The era of global warming ends, the era of global boiling has arrived(全球暖化的時代已結束,全球沸騰的時代到了)」,並慨嘆即使有《巴黎協議》、聯合國和環保組織多次呼籲、國際間協議減排,但「究竟大家係咪真係做緊呢件事?」
正修讀神學課程的Peter一直想將「關愛受造世界(Creation Care)」、自己的專業和基督信仰連結。他提到,早於2021年天主教、東正教、英國聖公會等三大基督宗教領䄂已發出「保護受造世界的共同信息」聯合聲明(A Joint Message for the Protection of Creation),表明人與大地的緊密關係。聲明表示,「明天的景況可能更差,如果我們不負起責任,與上主同工,善待世界,今天的孩子和青少年將會面臨災難性的後果。」
照料受造界是基督徒使命
Peter反思教會傳統所說的福音就是拯救靈魂。他指約三16的「神愛世人」在英文譯本和原文是「神愛世界」,而馬太福音也教導人類如何做個忠心的僕人,「如果用另一個角度去看整全的創造,我們的使命便不止傳福音,而是對大自然也有責任。」
Peter又反問,創世記寫著神造萬物後「神看著是好的」,甚至「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如果神的創造是好的,那麼破壞環境是罪嗎?再者,耶穌給使徒最大的誡命是「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萬物都是祂所造的,我們破壞環境,又有好好愛神嗎?人類造成氣候不公義,我們又真的是愛鄰舍嗎?
他早前進行了一項小型問卷調查,收集了100個本地基督徒的回覆,發現有95.5%受訪基督徒認為環保和信仰有關係。有多於9成受訪者認為,聖經有關於「愛惜受造世界」的經文,但當問到他們從哪裡聽到這信息時,只有25%表示在教會講道中聽到,另有小部份在主日學聽到,其餘是在講座聽到。由此,他認為教會可能較少提及愛護受造界的信息,鼓勵教會把「關愛受造世界」理念放到教會使命及講道信息之中。因為除了傳福音,好好照料和管理受造界,也是基督徒的責任。
不是單祈禱就可以解決環保問題
聚會上,以監察者身份參與COP29的思,則分享會議現場的微細觀察。她指在出發之前帶著期待想像氣候會議:接近200個國家元首在探討如何解決全球暖化、各國間討論如何合作減少碳排放、如何實際達至可持續發展、以「自然為本」方式處理氣候問題......但到了現場,她觀察到場內大部份國家元首參與的會議都在討論條文字眼,「好像跟我一開始想像的COP不一樣,但回想起來,又不完全是這樣,我發現很多NGO都在做很多在地的工作去應對氣候問題。」
各國的展覽內容亦與她想像的不太一樣,她發現有些展覽在宣傳國家文化,多於展出氣候相關的工作。但也有國家,例如日本展示了如何在空氣中捕捉碳,再放到海底封存。思在參觀這些展覽的時候開始明白,龐大氣候融資的背後可能牽涉著高科技的研究。她也在展覽中發現,有些銀行會透過不同項目幫助發展中國家裡,那些住在島國、沿海地區,因著氣候變化而需要遷移的人。
思亦留意COP29的各項細節是否有實踐環保理念。她指,大會提供很多電動巴士接載大家進出會場;「幾乎每行十步」就有一個回收桶。但思發現,回收桶中的垃圾也被「亂掉」,參加者其實沒有做好分類。另外,雖然大會有派發暖水壺給每一位參加者,場內也有很多飲水機,但她發現會場內的美食站都用即棄餐具和紙杯。
思在離開COP29後反思:「會議完結,大家都乘搭航班回到自己的地方,但問題有否解決到呢?」她分享雅二16,指基督信仰鼓勵人實踐行動,讓人回到上帝創造的秩序之中,而不是單單祈禱,或是叫人「平平安安地回去」就可以解決問題。
是次聚會為「氣候變化與我們,或/及我們的信仰有何關係?2024天氣異常事件回顧與COP29觀察」分享會,由香港基督徒畢業生團契(GCF)於1月24日晚上舉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