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主題聖經 5月1日 星期四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注意宣教禾場上的「權力落差」

如果沒有認識到在宣教夥伴關係中這種權力的落差,可能會導致資源浪費、宣教士感到氣餒、參與度降低,甚至關係破裂。
(2025年03月08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ity Today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作者 Josh Irby)在過去50年裡,基督教的重心已從西方轉移到多數世界 (Majority World)。正如尚比亞宣教領袖菲里 (Lazarus Phiri) 在近期一次訪談中所說:「那些曾是宣教禾場的受眾,如今看來更像一支宣教大軍。」

然而,許多懷有善意的西方宣教夥伴往往仍照過去的方式行事,彷彿這種轉變從未發生。部分原因在於,權力的中心——包括金錢、教育、機構、護照優勢等——依然掌握在西方手中。

如果沒有認識到在宣教夥伴關係中這種權力的落差,可能會導致資源浪費、宣教士感到氣餒、參與度降低,甚至關係破裂。

宣教學者兼作家米利安 (Miriam Adeney) 講述一位非洲基督教領袖曾跟她說的故事:

大象與小老鼠是最要好的朋友。有一天,大象說:「小老鼠,我們來辦一場派對吧!」於是,動物們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他們吃喝歡樂、載歌載舞。而在這場盛會中,沒有人比大象更熱情奔放。

派對結束後,大象興奮地說:「小老鼠,你有參加過比這更棒的派對嗎?真是太精彩了!」然而,小老鼠沒有回應。大象喊道:「你在哪裡呀?」當他低頭一看,不禁驚恐地退後了一步——小老鼠就躺在他腳邊,身體被壓進泥土裡,早已被大象的熱情徹底碾碎。

「有時候,和你們美國人一起做宣教,就像和大象共舞,」非洲說書人如此總結道。

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個故事時,感覺像是挨了一記重拳。我腦海中快速回顧自己25年來的跨文化宣教歷程,心想,是否有人會這樣形容我?我曾經是那頭大象嗎?在我對宣教的熱忱中,是否曾無意間碾碎我的朋友及夥伴?

當然,沒有任何人踏入全球宣教工作時,會故意計畫踐踏自己的夥伴。然而,若你與世界各地的宣教領袖對話,像我和同事在為「Mission Shift」播客做研究時所做的,你會發現,許多沒有自覺的大象,正在各個宣教工場上跳舞。

在宣教中的權力差距下,我們西方人 (或其他相較有錢跟資源的國家) 該如何與別人合作,扶持我們的夥伴,而不是將他們壓入塵土?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金錢的影響力。《跨文化夥伴關係:駕馭金錢與宣教的複雜性》一書的作者瑪麗 (Mary Lederleitner) 談及金錢所帶來的扭曲力量時說:「來自較富裕或較發達國家的人,往往認為自己知道什麼才是最好的⋯⋯向那些財富與教育程度都不如自己的人學習,並非人們直覺上容易接受的事。」然而,若忽視這一點,便可能產生一種優越感,而這種優越感在夥伴關係中,最終會演變為家長式的控制。

也正如在Cru (學園傳道會) 負責建立拉丁美洲與美國的夥伴關係的萊瓦 (Layo Leiva) 在我們的播客訪談中一語道破地說:「金錢的角色就是權力的角色:誰擁有金錢,誰就擁有權力。」這並不是說金錢不應該參與宣教。基督身體內部的資源共享,是福音轉化的重要核心。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金錢對夥伴關係所帶來的挑戰。

此外,我們還需要意識到「選擇權」的影響力。布萊恩·維丘 (Brian Virtue) 在博士研究中分析了數百個跨文化夥伴關係,如此描述一種屢見不鮮的情境:

來自權力較低那ㄧ端的人被允許參與初步的對話,但當真正的決策與執行將要開始時,他們卻不再是討論的一部分。這幾乎就像是在對他們說:「我們現在要到『大人桌』討論了,之後再告訴你們決定是什麼。」

在一段夥伴關係中,是誰坐在「大人桌」?如果這張桌子上坐的全是來自西方的人,或擁有最高學歷、最多預算的人,那麼,你的夥伴關係很可能已受到權力落差的影響。

在宣教夥伴關係中,我們還需要認識許多其他層面的權力,例如教育程度、國籍、組織規模、語言以及歷史等。如果我們能看見這些影響,那麼我們就有機會善用它們來促進宣教事工。你有資金?太好了!將它投資在上帝的使命中。你受過良好教育?太好了!用它來幫助弟兄姊妹成長。「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羅馬書12:6)

並且,若我們意識到權力對夥伴關係的影響,就能聽從保羅的提醒:「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馬書12:3) 如果大象能認識到自身體型所帶來的潛在危險,牠便能運用自己的優勢來行善事,而不會無意間傷害了朋友。

一旦我們認識到權力的存在,就需要學會在夥伴關係中「輕步行走」。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佈道家、朗漢宣道事工 (Langham Preaching ) 的區域副主任哈吉奇 (Slavko Hadžić) 如此建議:「你第一次來到某個國家或地區時,不要帶著自己的計畫而來,而是先好好地觀察這地。不要急於許諾。等待、學習、保持開放的態度去傾聽,讓主來引導你的腳步。」

輕步行走的一部分,就是認識到上帝早已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動工。如果我們進入跨文化的環境時,尋找的不是插上自己旗幟的機會,而是上帝已在此工作的印記,會是什麼樣的畫面呢?太多的時候,我們以「使命的緊迫性」為藉口,傷害了宣教夥伴。然而,要學會輕步行走,就必須學會放慢腳步。

捷克共和國的地方教會牧師米哈爾科 (Milan Michalko) 同樣鼓勵人們放慢腳步。他說:「沒有關係的夥伴關係?我才沒時間給這種關係。」關係的建立需要時間。對於美國機構經常難以做到這一點,米哈爾科有個理論:「因為他們有金錢,所以他們沒有時間。」

豐富的資金往往伴隨著對快速見到成果的要求,但健康的夥伴關係需要的不僅僅是一頓30分鐘的午餐會議或一份共用的Google表單。米哈爾科指出:「如果你想要高品質的夥伴關係,會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你必須親自來到這裡,你必須投入時間,你必須建立信任。」要學會輕步行走,我們必須學會走在關係之中。

《重新想像短期宣教》(Re-Imagining Short-Term Missions) 一書的合著者因斯利 (Forrest Inslee) 分享他在海地ㄧ段關於一支宣教隊伍如何學會以更柔和的方式來建立夥伴關係的經歷。在海地,殖民主義及不平等的歷史深植人心,使當地人普遍認為,因為西方資源較為豐富,他們必定更懂什麼才是最好的。而西方團隊的行動往往進一步強化這種觀念。

有一次,在與海地當地組織Konbit Haiti共同參與社區表演時,美國訪客自然而然地站到了舞台中央,彷彿在彌補一個不完整或有所缺陷的節目。但這一次,海地的領袖們勇敢地發聲:「請你們站在房間的後方,而不是站在舞台上,好嗎?」

他們冒著得罪來賓的風險,甚至可能危及來自美國夥伴的資金支持而勇敢地開口。確實,有些人因此感到被冒犯,但多數人從這次挑戰中學到寶貴的一課。他們站到了舞台後方。隨著時間推移,這段夥伴關係變得更加互惠、信任與健康。要學會輕步行走,有時候我們必須站在後方。

萊瓦 (Leiva) 分享了一種違反人性直覺的「慢行之道」:在宣教夥伴關係中,擁有較大權力的一方通常會分享自己系統裡的「產品」(如資金、書籍、計畫),卻很少讓權力較小的夥伴看見這些產品背後的製作/產生過程。

資金確實被送出了,但沒有人分享如何籌募資金。書籍被翻譯了,但沒有人分享如何撰寫書籍。一方掌控主導權,另一方則陷入依賴。

萊瓦如今會要求他的夥伴不僅送來產品,還要「傳授技術」,讓對方了解這些資源是如何產生的。這樣一來,我們不會製造夥伴無止境的依賴,而是用我們的力量來培育夥伴的實力。當我們學會輕步行走,我們的能力將不再壓垮夥伴,而是扶持他們成長。

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權力,並學會放慢腳步,我們將有機會發現夥伴關係中最重要的東西。這個原則隱藏在另一則與老鼠有關的故事中——這次,是來自伊索的寓言(Aesop’s Fables):

一隻獅子在森林中沉睡,將牠巨大的頭枕在爪子上。一隻膽小的小老鼠意外闖入,在驚慌之下踩過獅子的鼻子。獅子被吵醒,憤怒地用巨爪按住這個微小的生物,想要除掉牠。

「請饒了我吧!」小老鼠懇求道,「請讓我走,總有一天我一定會回報你。」

獅子聽了哈哈大笑,覺得一隻老鼠怎麼可能幫得了自己?但牠終究心懷仁慈,放過了老鼠。

幾天後,獅子在森林裡獵食時,不慎落入獵人的陷阱,被網索牢牢困住。牠掙扎著逃離,憤怒的咆哮聲響徹整座森林。小老鼠聽見了熟悉的聲音,立刻趕去,發現獅子在網中掙扎。牠迅速跑到纏住獅子的粗繩邊,啃咬繩索,直到它斷裂。不久後,獅子終於重獲自由。

「當初你聽到我說要回報你時,你笑了,」小老鼠說道,「現在你看見了,一隻小老鼠也能幫助一頭獅子。」

我們西方人常習慣用自身的優勢來定義權力:金錢、教育、護照優勢及其他資源。就像那頭獅子,我們對於「被老鼠幫助」的想法嗤之以鼻。然而,權力的運作遠不止於那些可被量化的資源:跨文化適應力、對上帝的全然倚靠、甘願受苦的態度,以及在資源有限時的創意——全都是無法被忽視的能力。

每一位基督的跟隨者——即使看似渺小——都是十分有能力的。每位基督徒都被聖靈充滿,每位基督徒都是基督身體的一部分,在其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每位基督徒都是上帝為著祂的使命所塑造的。正如保羅提醒我們的: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哥林多前書12:22-27)

即便是獅子與大象,也有自身的需求。事實上,我們的強項有時也會成為我們的弱點。因為資源豐富,我們可能不太習慣禱告。因為擁有高效的系統,我們可能不太懂得即興應變。因為有既定的計畫,我們往往錯失了上帝在邊緣地帶的作為。如今,西方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多數世界所擁有的各種寶貴特質。

連耶穌本身——身為那位「擁有終極高的權力的夥伴」——都選擇倚靠他人的能力。祂倒空自己,取了奴僕的形象,輕步溫柔地行走在我們當中。祂邀請門徒進入祂生命的「幕後」,與他們分享一切,並將使命交付他們。

猶大的獅子並沒有嘲笑加利利村莊普通男女的貢獻。祂稱他們為朋友,並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他們。同樣地,我們的主也藉著聖靈差派並賦予我們能力。每當我們跟隨祂的榜樣時,我們的宣教夥伴關係便會成為我們真正喜樂歡慶的理由。

喬許·厄比 (Josh Irby) 是Cru City Global (美國學園傳道會城市全球事工) 的夥伴關係主任(歐洲區),並擔任Mission Shift播客的聯合主持人。他曾是一名宣教士,也是《十字架與山丘》(Cross on a Hill: A Personal, Historical, and Biblical Search for the True Meaning of a Controversial Symbol) 的聯合作者。
 



其他新聞快報
新中婦女部世界公禱日 為庫克群島獨立禱告 (教會公報)
排中青年部幹部造就 唯願事奉上帝 (教會公報)
融資市場亂象 民團呼籲金管會提出監管專法 (教會公報)
追星文化不衰 軒哥:不要推開他們,效法等待浪子回頭的父親 (基督教今日報)
藝起發光感恩餐會向媒體朋友傳福音 牧者勉:經試煉後要成為演藝圈標竿 (基督教今日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