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工具 5月1日 星期四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烏克蘭教會靜待ㄧ切都結束那天

他們渴望和平與安穩的夜晚,但無法信任川普提出的停火協議。
(2025年03月10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ity Today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作者 Jill Nelson)瑪雅 (Maia Mikhaluk) 感覺自己已經三年沒有睡覺了——沒有好好地睡著過。

俄羅斯總是在夜間空襲基輔。但她從來不知道會是哪個夜晚。在戰爭初期,瑪雅和丈夫會匆忙跑進臨時防空掩體——他們的公寓與已成年的女兒公寓間的走廊。現在,他們只是躺在床上,祈求上帝保護他們免受伊朗製造的無人機、北韓製造的火星導彈,俄羅斯製造的新星巡弋導彈、9K720伊斯坎德爾導彈,以及匕首導彈——Kh-101、Kh-47M2和Kh-555型導彈的攻擊。

瑪雅說,基輔的孩子們已經能根據爆炸聲分辨不同的武器系統。

瑪雅很累,她渴望安寧的日子。

但她不認為川普總統也有同樣的想法。她看到一段影片,川普在裡面怒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Volodymyr Zelensky) 不夠感恩、不接受俄羅斯提出的和平條件。她聽見川普命令烏克蘭「立即停火」,卻沒有任何保證能防止俄羅斯再次違反和平協議。她感覺川普並不想結束這場戰爭。

「這與和平無關,」瑪雅告訴本刊。「這是一場權力博弈。」

白宮的外交危機或許標誌著這場戰爭的一個關鍵轉折點。自2022年俄羅斯入侵以來,烏克蘭一直倚靠美國和歐洲的支持,抵禦全球規模數一數二的俄羅斯軍隊,在炸彈襲擊、停電和物資極度短缺中生存下來。然而,在橢圓形辦公室 (Oval Office)爭論發生幾天後,川普暫停了所有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

與此同時,烏克蘭的基督徒告訴本刊,生活仍得繼續下去。他們維持日常作息,努力建立表面上的正常感。在一切動盪中,他們仍信靠上帝。

「即便敵人強大,甚至盟友背叛了我們,上帝仍然掌權。」瑪雅說。身為一名牧師的妻子,自1997年以來,她一直在烏克蘭各地參與植堂事工。「我們知道祂不會離棄受壓迫的人。」

在混亂之中,教會可以成為一種穩定的力量。因此,許多福音派教會都做出重大調整,以確保聚會能夠繼續進行。

教會開始舉辦線上聚會,讓因戰爭流離失所的人能保持和教會的連結。此外,教會安裝了發電機,讓會眾能邀請鄰居來教會充電、喝茶,並聆聽福音。

多數教會仍然每週聚會數次。

「他們仍持續敬拜,」世界宣教 (Mission to the World) 烏克蘭事工協調人艾德 (Jon Eide) 說,「他們仍堅持在週二晚上查經。即便或許會有人覺得,現在舉辦這類聚會還有意義嗎?」

在南部城市赫爾松 (Kherson),第聶伯河 (Dnipro River) 是烏克蘭人與俄羅斯軍隊之間唯一的屏障。長老會牧師巴里什涅夫 (Vova Barishnev) 會開著一輛廂型車接送會眾來教會。然而,近期以來,他的主日預備工作得從開啟一台「無人機偵測儀」開始。他隨身攜帶這台設備,一旦警報響起,他便會加速駛向安全地點(例如,最好能躲到高架橋下)。

相比於之前的方式,這已經是一種「升級」了。以前,他只能把頭探出車窗,一邊開車一邊掃視天空。

「聽著,如果你現在能達成停火協議,我告訴你,你應該立刻接受,這樣子彈就不會再亂飛,你的士兵也不會再死去。」川普在白宮對澤連斯基說。美國總統聲稱,停火是「一件該死的好事」。接受本刊訪問的烏克蘭基督徒同意停火是件好事。

但他們也記得,烏克蘭曾在1994年放棄發展核武,以換取國際承諾保護其安全。美國和俄羅斯都簽署了承諾。但2014年,俄羅斯仍然入侵烏克蘭,並以武力奪取烏克蘭部分領土。

他們也記得,2015年俄羅斯再次同意停火。雙方達成一項包含12項條款的協議,其中包括交換戰俘、撤回武器,並尊重被併吞地區的烏克蘭法律。

但俄羅斯並未履行承諾。莫斯科政府甚至荒謬地聲稱自己根本不是該協議的當事方,然後在2022年發動全面入侵。

自那時以來,已有超過4萬6000名烏克蘭士兵陣亡,超過1萬2000名平民喪生。

安娜 (Anna) 和費耶 (Vasyl Feier) 認識一些在伊爾平市 (Irpin) 遇害的290人之一。伊爾平市是基輔郊區,福音派基督徒眾多,曾是基督教事工的中心,甚至有人戲稱它為「烏克蘭的惠頓 (Wheaton of Ukraine)」。

「一切都被摧毀了,」費耶 (Vasyl Feier) 說。「商店被毀了,我們的房子也沒了。」

2022年,俄羅斯軍隊入侵時,費耶一家匆忙逃往首都。當烏克蘭軍隊收復伊爾平市後,他們又回到這座城市。現在,他們住在臨時避難所裡,在戰爭不斷的干擾下努力過活。防空警報打亂了夜晚的睡眠,也影響了白天的工作。他們的三個孩子,年齡分別是4歲、7歲和15歲,經常需要在防空洞裡待上好幾個小時。

他們想要重建家園。但只能等待戰爭結束。

「現在要計劃未來的任何事都很難,」費耶說。「每天醒來,我們都不知道明天是否還能活著。」

這已經成為日常。很難入睡,你盯著天空尋找無人機。你的孩子學會了分辨爆炸聲。你不再做長遠的人生計畫。但你只能等待,一邊聽美國領導人高談闊論著一種你根本無法當真的「停火協議」。

「當你生活在戰區時,每一刻都可能是最後一刻。這讓人更想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把盼望的信息,也就是福音,傳給更多人。」住在在基輔的瑪雅說。
 



其他新聞快報
南中婦女世界公禱日 關注庫克群島文化與語言困境 (教會公報)
彰中婦女世界公禱日 眾教會齊聲為庫克群島禱告 (教會公報)
台中MEBIG事工研習 聚焦疫情後兒童培育 (教會公報)
台神慶153 募款音樂會緬懷馬偕貢獻 (教會公報)
日本愛隣教會訪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邀參與MEBIG全球大會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