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邱國榮台北報導】七星中會大安教會於3月16日舉辦講座「回到馬拉威──神所種下的記憶與使命」,邀請信實非洲工作隊(Faith Africa Mission Team from Taiwan)創辦人、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黃國光,分享其非洲事工的經歷與見證。黃國光回顧過往在馬拉威的服事,並探討當地教會蓬勃發展的原因,以及自身信仰轉變的歷程。
黃國光介紹,信實非洲工作隊成立於2009年,承接大安教會在馬拉威的短宣事工,並擴展至布吉納法索、坦尚尼亞、烏干達等地。團隊的主要服務內容包括電腦教育、縫紉技術訓練、農業輔導、微信貸款計畫及主日學事工等,服務對象主要是教會,目的在透過實際技能訓練與教會合作,幫助當地社區發展。
該工作隊以四年為一週期,每年派遣團隊約三週,與當地教會共同推動各項計畫。疫情期間,團隊透過線上直播,持續為烏干達與馬拉威提供遠距教學與技術支援。2023年,工作隊重返馬拉威,延續先前的服事。
黃國光提到馬拉威當地教會規模龐大,動輒擁有七、八千名信徒,相較於鄰近的烏干達(約一、兩百人)與坦尚尼亞(一、兩千人),呈現顯著差異。對此,黃國光受訪時分析,馬拉威教會的制度化管理是關鍵因素。他指出,馬拉威牧者需接受正規神學教育與培訓,確保教會穩定發展。反觀部分鄰國教會組織較為鬆散,牧者未經嚴謹訓練,導致教會規模普遍較小。
黃國光受訪時坦言,自己成長於佛教家庭,因同事推薦、參與大安教會的馬拉威短宣而接觸信仰。他最初並非因教會活動而感動,而是透過觀察團隊的服事,讓他感受到這是一件值得投入的事情,進而體會到信仰的力量。之後,他在與南非當地牧者深入交流後受洗成為基督徒。這次短宣之旅成為他信仰的關鍵契機。
與會者中,有多位曾參與大安教會馬拉威短宣隊的會友,在黃國光的分享中共同回顧當年的服事點滴。黃國光也宣布,信實非洲工作隊將於今年年7月4日至7月22日前往馬拉威展開事工,並邀請有志者一同參與。
大安教會自1996年起展開馬拉威事工,與當地中非長老教會(CCAP)可馬大會(Nkhoma Synod)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透過訪問、短宣、醫療援助及文化交流等方式,積極投入當地福音與社會關懷工作。重要事紀包括:
1996:首次訪問馬拉威,與中非長老教會CCAP可馬大會建立聯繫。
1998年:協助可馬大會所屬堅薩教會(Dzenza)完成禮拜堂屋頂建設。
1999年:邀請可馬大會議長等代表來台訪問。
2000年:首次派遣短宣隊;捐贈價值約400萬台幣的醫療物資;派遣專業團隊錄製《非洲暖之心》錄影帶與《原野的呼聲》錄音CD;邀請馬拉威兒童及青年合唱團來台訪問演出,並獲得外交部及台北市、基隆市、台中市等政府單位與教會團體的支持與奉獻。
此後,大安教會持續派遣短宣隊前往馬拉威,直至2008年,為當地教會與社區帶來實質幫助與屬靈關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