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麥嘉殷)【時代論壇訊】在1915年創立的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在今年5月5日於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110週年會慶感恩崇拜暨餐會,筵開126席,並設主題「基督在人間」。出席人士包括多間神學院院長、機構負責人、堂會代表等。在崇拜期間,香港聖公會教省主教長陳謳明大主教引用徒一4-11,以「基督的同在」為題,指人的生活是難以避免地處於憂與喜兩種張力,但在聖靈得以化解,並勉眾人彰顯基督在人間。同場亦有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麥美娟局長致辭,她讚揚華聯會工作,並以關愛隊類比基督教探訪服侍。亦有中聯辦協調部朱文部長主禮及祝酒,但未有發言。
陳謳明在崇拜證道時表示,除了軍事戰爭外,世界正面對宣傳戰、 能源戰、 貿易戰、關稅戰等,他引用分析家的言論,人類要預備迎接一個新時代,將面臨全球經濟蕭條、貧富懸殊加劇、饑餓、疾病、瘟疫等。「如此下去,人類距離自我滅絕的日子都不是太遠。」陳謳明指,香港都是處身於上述場景之間,並反問眾人是否相信基督就在我們中間。
面對世界困境之際,他指出眾人同時也在慶祝華聯會110週年,會有著慶祝和擔憂的心理張力;這同樣也是門徒在耶穌升天時所面對的張力——一方面有著耶穌同在,但另一方面則要面對著耶穌離別。陳謳明指,人們的生活是不可避免地處於這兩種張力之間,「光明與黑暗一直在心裡交熾著。」
陳謳明指,耶穌升天的光榮,不代表著人心裡再無黑暗,而信徒的生命仍會有軟弱。但這些令人煩憂的東西,反而對人的生命成長有正面影響,甚至是不可或缺。「當我們忽略耶穌的離別,我們就會低估離別帶來的許諾和安慰。」陳謳明勉勵眾人,不要害怕面對世界種種煩擾,因這也是信仰的出發點。「當人發現自己的軟弱,才不致再繼續軟弱下去……不會再以為營造耶穌的同在就可以,亦要真正感覺耶穌離別時我們如何自處,因而重新發現,祂的離別正好是基督在人間的另一種形式。」
他指,耶穌的同在與離別,以及憂與喜的張力在聖靈內得以解決。「在聖靈裡經驗到耶穌同在不是靜態,而是充滿活力的見證和履行使命的動態行動。」而耶穌的離別不是絕望的,卻是使人滿有盼望地重新出發。他舉例指,華聯會亦是在憂與喜之間成立——憂慮是因著1914年廣東西江水災;喜是著名佈道家艾迪博士來港主持佈道會,各教會須分工負責不同工作,這兩事則令眾教會深感到聯合機構協調的重要。
陳謳明又表示,經文亦提醒人不要只定眼望天(徒一10-11),要顧及身邊的事,和這個地土的人一起同行,彰顯基督在人間。他亦提及,華聯會昔日面對不少挑戰,例如經歷兩次世界大戰,教會遭受損失,但華聯會聯繫信徒積極參與戰後的重建工作,亦展開佈道工作服侍社群。
麥美娟以關愛隊類比基督教探訪 鼓勵愛人如己
在崇拜後的餐會,麥美娟先致辭,指華聯會踏入110週年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並讚揚華聯會「致力傳揚教義,行善濟眾,鼓勵信眾互助互愛,建樹良多」。她又稱讚華聯會熱心公益,興學育材,又營辦頤養院為長者提供服務,充份體現基督愛人如己的精神。
她引用太廿二37-40,指基督徒首要誡命是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其次是愛人如己。她指現今社會處於資訊氾濫的時代,大家從不同渠道接收各種資訊,同一件事也有不同的角度、看法和感受,但最重要是本著基督的愛,尊重和包容身邊每個人,才能令社會和諧發展。
麥美娟提到這崇高的關愛精神,跟特區政府成立關愛隊的理念契合。她提到,關愛隊的工作是關顧社區的人,尤其在疫情後,不少長者減少社交活動,與社區連結薄弱;而教會亦有進行不少探訪工作,關心鄰舍,跟關愛隊的工作相似。「希望大家了解關愛隊的工作,和特區政府一起,凝聚大家力量,令我們的社區可以充滿愛和關懷,一起發揮愛人如己的關懷精神,一起構建一個更有溫度、互助的社區。」
此外,崇拜期間設有禱告環節,由華聯會多位部長、顧問領禱,為世界、國家、香港及教會祈禱。華聯會祈願上帝止息俄烏戰爭及中東戰亂,使百姓免受苦難;亦求主賜給國家領導們屬天的智慧治理國家,讓他們有行公義、好憐憫、謙卑的心,使他們能制定良好的政策和推動方案,堅持服務人民、改革創新,反貪倡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