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網酷卡 7月4日 星期五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華人差傳大會 跨代和好與憐憫的呼召

(2025年06月17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趙錦漢整理報導富勒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宣教學教授芍瓦緹拉博士(Dr. Alexia Salvatierra)在2024華人差傳大會主講「跨代和好與憐憫的呼召」,最終目的不僅使弟兄姊妹之間的和好,而且能解決每個世代中失喪的人在屬靈上的需要。

基礎:憐憫與信任
  芍瓦緹拉博士經常到學園傳道會的拉丁美洲校園事工服事,當她在校園分享自己40年來的服事,如何帶來轉化時,屬千禧世代的導師們往往會感動落淚、被啟發,但屬Z世代的大學生卻對這些故事無動於衷。有一位大學生曾向她表示,Z世代無法相信這些故事,因為他們聽過太多了,而且這些故事往往夾雜許多謊話,他們只會信任那些認識他們並愛他們的人。

  「憐憫」(compassion)的拉丁語字根由「comb」(一起)和 「pacio」(受苦)組成。耶穌看著人群,祂感受到別人的痛苦,彷彿也成為祂的痛苦;祂感受到別人的盼望和夢想,彷彿也成為祂的盼望和夢想,這就是憐憫。如果要拯救下一代,就要對他們富有憐憫。教會要成為一個富有憐憫的群體,就會吸引下一代。

和好的挑戰
  在初代教會,人們對神的話語感到掙扎:長老們想要忠於神昔日的話語—猶太律法,而年輕的一代如保羅等基督徒則領受了新的異象,認為律法是一份重擔,攔阻人們來到基督面前。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我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
哥林多前書10:23-24


  當時所有巿場上的肉類都被獻給偶像,保羅教導弟兄姊妹或吃或喝,都不要因著自己的益處而絆倒別人。如果你領受了一個新的異象,而教會的長輩都出手攔阻,就要帶著一份憐憫的心慢慢往前,要學習有耐性。

跨代和好的策略
  以下是建立穩固跨代關係的幾項實用策略:
  一、利用聚餐建立關係,而不是開會
  「用愛心說誠實話」很難,尤其是可能會傷害到別人,往往需要從較簡單的話題開始,逐步建立信任。莫利納(René Molina)牧師父子會為教會的弟兄姊妹安排聚餐,讓兩代基督徒聚在一起,並在餐桌上附上小卡片,引導他們更深入地對話,用愛心說誠實話。

  二、尋找共同的夢想,特別是關於神國的夢想
  瓜地馬拉和薩爾瓦多發生內戰多年,人們彼此仇殺,無法停戰。哥斯大黎加總統阿里亞斯(Oscar Arias)不僅邀請兩軍統帥,而且召集了社會各界的領袖來和談。他邀請領袖們將國家未來20年的夢想寫在卡片上,發現他們都有相同的夢想:國家繁榮、栽培年輕人及和平,結果他們都軟化立場,甚至一起求問神,最終達成和平協議。

  這也是莫利納教會的策略,問教會的領袖:「我們對社區有什麼夢想?對教會有什麼夢想?內心最深處的渴望是什麼?」擁有相同的夢想促成合一。

  三、 從小型的聯合宣教項目開始
  年輕人常常抱著兩極的心態—全力以付或全然放棄,因此從小開始至關重要。

  有一位富勒神學院神學生領受宣教的異象,但得不到教會牧師,同時也是他的岳父的支持,芍瓦緹拉博士建議他「從小做起」,促成了「墨西哥捲餅」義賣活動,沒想到婦女小組建議分發捲餅給社區,並獻唱詩歌,成功地傳福音。後來,他又建議牧師探訪療養院的長者,教會的兩代基督徒一起服事,為長者禱告。按照他們的文化是不可思議,這個事工促進了轉化。另一個例子是社區花園項目,是由來自非裔美國和西班牙裔的兩代合作,而懂得園藝的長輩教導年輕人,幫助年輕人賺錢,而且促進兩代之間的關係,彼此欣賞。

  如果你想展開一項新的事工,可以先從小小的實驗項目開始。有人曾經這樣說:「如果你想要會眾採納一些新的點子,先修修屋頂吧。」意味著教會要顧及到每個人最基本的關注。任何的不安都會造成擔憂,讓人們在擔憂中感受到被支持,感受到憐憫,就會給你更多的資源和自由。

  四、培養互相欣賞的態度
  離開教會的年輕西班牙裔基督徒傷心地反覆表示,他們渴望得到讚揚,而不是不斷受到批評,似乎唯一得到讚美的時候,就是他們取得成就的時候。當不同的世代一起同工時,就會開始彼此欣賞,帶來醫治,是跨代合作的「潤滑劑」,有助於克服不願開口讚揚的文化。

  五、明智地對話
  耶穌告訴彼得,他會成為得人的漁夫,而對話的過程就像釣魚一樣:如果拉太緊,魚線就會斷了;如果太鬆,魚就會跑掉,這是一個收緊和放鬆、挑戰和接納的過程。

互相指導
  相互指導至關重要,而不是單純地告訴年輕人該做什麼。

  在拉丁美洲,人際衝突的解決過程需要同理心和慷慨,而不是彼此折衷妥協,因為沒有人會真正感到快樂。按照他們的文化,一起吃飯然後攤分帳單是不可接受的,反而傾向輪流請客,充份展現了慷慨、深度傾聽和協調。

  在相互指導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要學會如何請求和接受,互惠互利的首要條件是關係上的承諾,意味著宣告:「我們將會一直在一起,直到完成為此,否則我們不會丟棄對方。」與「取消文化」直球對決,不會因為對方做得不好,就從此消失。承諾要求我們有堅定的決心,例如設定時間為1至2年,承諾無論發生什麼,都不會離開。

  明確欣賞彼此的恩賜,承認並重視每個世代所作出的獨特貢獻。共同決策,對長輩來說通常很困難。有時也需要由局外人說出難以啟齒的事情,也要進行多元文化對話,互相勉勵。

勇敢回應呼召
  和好工作並不容易,需要極大的勇氣。儘管現代生活的壓力可能帶來疲憊,但聖經中最常見的詞語是「不要害怕」,因為跟隨耶穌需要勇氣,而基督徒被呼召過一種需要這種勇氣的「豐盛生命」。

  神直接對耶利米說:「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我已派你作列國的先知。」(耶1:5)同樣地,神已派你我作多元文化社會的先知。「你不要說我是年幼的,因為我差遣你到誰那裡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說什麼話,你都要說。你不要懼怕他們,因為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耶1:7-8)。

  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大約14歲時,就領受一個可能危及生命的呼召,她卻說:「情願照祢的話成就在我身上。」(路1:38)

  禱告焦點:
  1. 為跨世代之間的溝通、協作禱告,求主賜下和好的恩典,使跨世代在和好中彼此同行。
  2. 為教會幫助設立指導,培養出有勇氣回應呼召的弟兄姊妹禱告,讓更多失喪的人與神和好

 【本信息經華人差傳大會授權整理予華人教會分享】

 


其他新聞快報
ALL IN 守望台灣頭!基隆眾教會與市長合一禱告 宣告興起基督榮耀之城 (基督教論壇報)
馬來西亞首位基督徒女部長楊巧雙誹謗案勝訴 七年訴訟為信仰與清白辯護 (基督教論壇報)
教會青年人在哪裡?跟耶穌學「友誼式佈道法」 為青少年門訓開啟新未來 (基督教論壇報)
英國衝浪好手投身反性奴役行動 為東南亞受剝削婦女兒童划出新生 (基督教論壇報)
走過同志與牛郎歲月 基督徒作家反思同性傾向的根源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