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愛諾園上線 7月4日 星期五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講座:牧者談職青、成年信徒之委身 「阻礙與主建立關係的事工要停」

(2025年06月19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採訪:林倩恆)

【時代論壇訊】根據早前公佈的教會普查數據,初職及成年信徒流失嚴重。究竟,教會如何能鼓勵這些信徒群體委身?於上月26日舉行的信義宗神學院「2025黃德榮教牧學講座」,有牧者分享如何與初職及成年信徒談委身。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沐恩堂堂主任胡闖明牧師指,有年輕信徒對「委身」二字感壓力,但教牧鼓勵信徒委身,是渴望信徒能經歷信仰和上帝。基督教粉嶺神召會喜樂聚會處主任林巧貞牧師則形容,委身基督不是「硬繃繃」的責任承擔,而是「瞓身」於基督的愛和懷抱中;又指任何事工如阻礙人與上主建立關係,都應暫停。

鼓勵Z世代委身 不再單靠認同讚賞

在討論如何與初職弟兄姊妹談委身時,胡闖明提到自己屬「80後」,在他成長的年代,許多時候都是透過別人的鼓勵和肯定,來投入並委身於工作與事奉。不過他留意到今天的初職信徒普遍屬Z世代,而當他嘗試運用以往的方式鼓勵他們投入事奉時,只對小部份人奏效。

胡闖明借用學者Paul Lawrence及Nitin Nohria的著作Drive、當中提及影響工作行為的4種人類基本需求,剖析Z世代4種委身的動力,包括:成就感、團隊合作、學習與成長、價值信念。胡闖明認為,Z世代之所以跟他那一代人的委身動力有所不同,正正在於時代差異。「以往的中學較少課外活動,今天中學的課外活動卻是五花八門,而每項活動也在造就年輕人的成就感。所以,即使給予年輕人認同十分重要,但還需其他元素去推動他們委身。」

他舉例,Z世代在校內,表面上有豐富的群體生活,但許多時候沒有真正的深交;而教會和牧者營造有質素的群體生活,便成為推動這些年輕人委身的元素。他提到過去牧養中學團契,聚會後會與團契職員一起吃糖水,一切的關係就由那個時候培養出來。此外,有些年輕信徒渴求聖經知識,他認為牧者講道時少用例子、多加釋經,讓這些信徒「長知識」的話,也能鼓勵他們投入教會生活。他深信,若教牧能夠給予Z世代信徒成就感、有質素的群體生活、知識長進的機會,自能培養他們知道委身事奉的價值意義。

胡闖明:耶穌呼召門徒非看委身與否

然而,作為事奉上帝的人,將委身動力視為滿足上述4方面的需求,如此概念是否正確?胡闖明以彼得和安德烈被耶穌呼召(參太四18-20)為例指出,二人當時並不知道耶穌是誰,但耶穌告訴彼得會給予他新的生活方向,彼得便放下一切跟從耶穌。「原來彼得和安德烈之所以跟隨耶穌,是因為生活苦悶,皆因一世人在打魚,他們需要新刺激,他們追求的是一種群體生活或是價值意義。」他再引述馬太被呼召一事(參太九9),指作為稅吏的馬太是一位邊緣人,沒有成功感,但耶穌卻呼召他。

「耶穌呼召門徒時,並非看那人是否委身;而且祂呼召門徒時並非直接叫他們跟從上帝,而是『你跟從我(耶穌)』。耶穌看到每個門徒生活上有哪些不足……所以,當談委身時,先不要問動機是否正確,而是有沒有接觸點,能讓信徒投入在這個地方。」

胡闖明亦不時跟初職信徒分享「大使命」,指出耶穌要信徒傳福音,固然是為帶領人信主、遵行祂的道。但他強調,耶穌給予一個重要應許:「我天天與你們同在,直到世代的終結。」(《和合本修訂版》)「原來我們委身事奉,背後有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上帝和你一起做事奉』。當生活看不到上帝,便去事奉,因為這是耶穌的應許。當我們願意傳福音,祂便與我們同在。」

分享結束前,胡闖明特別提到曾接觸一位非在他教會聚會的中二學生,那學生對教會事奉感到很大壓力,皆因其牧師曾表示「教會未來靠你哋喇」。胡闖明形容,「委身」二字的確令人感到很大壓力,雖然教會、牧者的終極夢想是信徒委身,但委身背後,其實更希望弟兄姊妹能經歷信仰、經歷上帝,而非經歷一份壓力。

林巧貞:委身對象塑造信徒生命

至於如何跟成年信徒談委身,現時仍有擔任小組組長的林巧貞,則特別為是次分享邀請其組員討論委身的問題。過程中,她發現委身的對象會塑造信徒的生命,就像女性嫁給別人當妻子,被稱呼為某人的太太,生命從此不再一樣。她又舉例指,其教會有些年輕人委身於動漫,很容易就被潮流文化塑造其生命。

林巧貞談到她所帶領的小組,有些組員也曾委身於工作、個人興趣或照顧家人等方面;但隨著時日過去,大家開始反思,到底要否仍然如此委身於這些人或事物、如此的委身是否有價值?「這些問題恰恰反映我們委身的對象,會塑造我們的人生。究竟我是否仍願意被工作塑造我的生活?是否願意被家人定義我的人生?怎樣的委身才能獲得真正的滿足和生命意義?」

如此的反思讓林巧貞想起使徒保羅。她引述腓三7-9指,保羅無論信主前或信主後,對宗教事業都十分委身;但信主後的保羅,委身對象是耶穌基督,對生命與事奉有新的理解和透視。「保羅以前追求很多的事,包括敬虔、知識、事奉,但信主後的保羅只追求耶穌基督。當我們以認識耶穌基督為至寶,就等於我們委身於追求跟主耶穌一份生命的關係,而非單單的宗教規條或福音工作。」

她表示,教牧及教會都在努力事奉,或許想著如何傳福音、建立教會、追求神學知識,「但我們需要停下腳步來問問自己,究竟這些事情、我們所委身的,是否對自己跟耶穌的關係有益處、讓我們的生命有更新和突破?若能夠,我們可以繼續;若然不能,可能連那福音事工都要停下來。」

林巧貞表示,愈來愈感受到委身基督不是「硬繃繃」的一份承諾或責任承擔,而是「瞓身」於基督的愛和懷抱中,那裡有愛、包容、平安、溫柔、許多的喜樂和滿足。她又強調,生命的委身著重關係,包括跟上主及與屬靈群體的關係。學習在關係裡彼此委身,這樣才能帶來生命的成長和圓滿。

當日聚會主題為「跨越世代談委身」,講者還有信義宗神學院院長曾浩賢博士及中華基督教禮賢會九龍堂堂主任劉志良牧師。

 


其他新聞快報
第七屆天國教育論壇 善用啟發掀起青年福音浪潮 (台灣國度復興報)
劍鋒再起 國際動盪加劇! 教會如何牧養風暴世代? (基督教論壇報)
美神學家羅素摩爾:不要將以伊戰爭歸因於聖經末世預言 (基督教論壇報)
嘉基深耕國際醫療 菲律賓跨國協作兩日完成43例手術 助患者重獲新生 (基督教論壇報)
電子煙危害大 二林基督教醫院響應世界無菸日辦防制宣導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