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柏編譯】聯合國將每年6月20日訂為世界難民日,以記念被迫逃離家園者的勇氣與力量。2025年的主題為「與難民團結同行」(Solidarity with refugees),聯合國強調,團結不僅是言語,更需要化為實際行動,確保難民的權利、需求與夢想被看見。在這一天,全球基督教社群也響應此呼籲,敦促政府與社會正視難民困境。
在美國華府,美國基督教國際救濟會(CWS)於20日,聯合多個教派與夥伴機構在白宮前集會,回應川普政府限制性安置政策。CWS總裁兼執行長瑞克.桑托斯(Rick Santos)代表全美超過600間教會與3000名信徒,向政府遞交《聖灰星期三大公宣言》,呼籲國會捍衛法治,並堅守美國歡迎陌生人的立國傳統。
與此同時,美國天主教主教團(USCCB)移民委員會主席馬克.賽茨(Mark J. Seitz)主教也發表聲明,重申與難民同行的承諾。他指出,團結互助是福音的具體見證,教會雖承認國家有權管理邊界,但也堅定維護人民在生命受威脅時尋求庇護的權利。
國際天主教移民委員會(ICMC)在聲明中,敦促國際社會建立安全的遷徙管道,並致力於消除造成人民流離失所的根本原因。
歐洲教會則聚焦於邊境政策下的人道悲劇。歐洲教協(CEC)與歐洲移民事務委員會(CCME)聯合呼籲,邀請各地教會為在英吉利海峽、地中海等歐洲邊境喪生的難民舉行追思儀式。
CEC與CCME指出,他們擔憂歐盟近期採納或提議的立法將持續封鎖邊境,迫使更多人踏上危險的旅程,甚至將人道救援行動定罪。為此,他們提供了一份包含多種語言禱文與禮儀的資源手冊,盼望透過共同的紀念與反思,喚醒世人對生命的珍視。(資料來源:CWS、USCCB、ICMC、CC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