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工具 7月31日 星期四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回顧大屠殺歷史 猶太馬戲團演繹遷徙

融合空中飛人表演 述說德國納粹暴力與家族記憶
(2025年07月08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曾俊柏編譯】德國納粹大屠殺結束80年後,一個名為「多布拉諾奇馬戲團」(Tsirk Dobranotch)的猶太表演團體重返德國舞台。他們的新作《手提箱》(Tshemodan),以馬戲表演的形式,探索流離的歷史與遷徙故事。表演者伊莉安娜.普利斯金.雅各布斯(Eliana Pliskin Jacobs)形容,手提箱這個物件,承載了最個人也最普世的人類故事。

「有些故事被打包進行李箱,很久之後才再次被打開。」雅各布斯表示,《手提箱》是一項集體創作,由她、數名馬戲團表演者以及多布拉諾奇樂團(Dobranotch)共同合作。表演融合高空特技、雜耍與傳統東歐猶太音樂「克萊茲默」(klezmer),其目的便是要重現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由猶太人經營的馬戲團曾是歐洲重要的文化篇章,卻因大屠殺而幾乎銷聲匿跡。

研究納粹時期猶太馬戲團的學者史塔芙.梅沙爾(Stav Meishar)指出,當時因社會普遍存在的限制,猶太人無法自由選擇職業,演藝事業被視為低下的行業,卻反而成為他們少數被允許的選擇之一。她解釋,馬戲團藝術家總是在移動,所有家當都隨身攜帶,這種沒有根的生活,恰好符合「流浪的猶太人」這一刻板印象。

雅各布斯表示,手提箱這個主題與劇團成員緊密相連,因為團隊裡的每個人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遷徙故事。她是在美國長大,成年後移居德國的移民,也是大屠殺倖存者的後代;雜技演員貝爾坦.詹貝爾德克(Bertan Canbeldek)的父親,是戰後為重建德國經濟而移居的土耳其移工;多布拉諾奇樂團多數成員則是近年為逃離戰火與徵兵,而被迫離開俄羅斯的音樂家。

多布拉諾奇樂團首席小提琴手米蒂亞.赫拉姆佐夫(Mitia Khramtsov)坦言:「若非戰爭,我仍會待在俄羅斯。我們至今仍感覺自己像難民,我們也是漂泊者。」因此當雅各布斯提出以遷徙為主題的想法時,雙方一拍即合。

劇團在新聞稿中指出,無論是自願或被迫,遷徙的主題貫穿了猶太人的歷史與文化,也幾乎是世上每個人或其家族歷史會遇到的實際狀況。雅各布斯總結道:「《手提箱》融合了兩者──我表演傳統的空中飛人,但同時,我也站在舞台上談論大屠殺與家族記憶。這也是馬戲,是用我們的身體,去表演那段裝在手提箱裡的普世故事。」(資料來源:RNS)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其他新聞快報
中布中會發佈牧函 指引信徒關懷地利部落採礦事件 (教會公報)
35歲義大利神父輕生迅速震驚全國 神父也是血肉之軀、不是超級英雄 (基督教今日報)
基督徒教師持續為愛與使命插旗!校園還需更多學生、教會一起響應福音撒種 (基督教今日報)
英華辦李清詞追思禮 300人溫馨緬懷恩師兼牧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財務Sozo 釋放財務自由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