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柏編譯】德國納粹大屠殺結束80年後,一個名為「多布拉諾奇馬戲團」(Tsirk Dobranotch)的猶太表演團體重返德國舞台。他們的新作《手提箱》(Tshemodan),以馬戲表演的形式,探索流離的歷史與遷徙故事。表演者伊莉安娜.普利斯金.雅各布斯(Eliana Pliskin Jacobs)形容,手提箱這個物件,承載了最個人也最普世的人類故事。
「有些故事被打包進行李箱,很久之後才再次被打開。」雅各布斯表示,《手提箱》是一項集體創作,由她、數名馬戲團表演者以及多布拉諾奇樂團(Dobranotch)共同合作。表演融合高空特技、雜耍與傳統東歐猶太音樂「克萊茲默」(klezmer),其目的便是要重現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由猶太人經營的馬戲團曾是歐洲重要的文化篇章,卻因大屠殺而幾乎銷聲匿跡。
研究納粹時期猶太馬戲團的學者史塔芙.梅沙爾(Stav Meishar)指出,當時因社會普遍存在的限制,猶太人無法自由選擇職業,演藝事業被視為低下的行業,卻反而成為他們少數被允許的選擇之一。她解釋,馬戲團藝術家總是在移動,所有家當都隨身攜帶,這種沒有根的生活,恰好符合「流浪的猶太人」這一刻板印象。
雅各布斯表示,手提箱這個主題與劇團成員緊密相連,因為團隊裡的每個人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遷徙故事。她是在美國長大,成年後移居德國的移民,也是大屠殺倖存者的後代;雜技演員貝爾坦.詹貝爾德克(Bertan Canbeldek)的父親,是戰後為重建德國經濟而移居的土耳其移工;多布拉諾奇樂團多數成員則是近年為逃離戰火與徵兵,而被迫離開俄羅斯的音樂家。
多布拉諾奇樂團首席小提琴手米蒂亞.赫拉姆佐夫(Mitia Khramtsov)坦言:「若非戰爭,我仍會待在俄羅斯。我們至今仍感覺自己像難民,我們也是漂泊者。」因此當雅各布斯提出以遷徙為主題的想法時,雙方一拍即合。
劇團在新聞稿中指出,無論是自願或被迫,遷徙的主題貫穿了猶太人的歷史與文化,也幾乎是世上每個人或其家族歷史會遇到的實際狀況。雅各布斯總結道:「《手提箱》融合了兩者──我表演傳統的空中飛人,但同時,我也站在舞台上談論大屠殺與家族記憶。這也是馬戲,是用我們的身體,去表演那段裝在手提箱裡的普世故事。」(資料來源:R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