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工具 9月7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柳原教會歷史活化講座 點燃記憶火種燃向未來宣教

(2025年07月27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洪泰陽台中報導】台中中會柳原教會7月26日上午舉辦歷史活化講座,邀請台南中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牧師劉炳熹分享,主題為「記憶的火種——從歷史深處燃向未來宣教」。講座一開始,劉炳熹問聽眾何謂歷史?何謂文化資產?他表示,對基督徒來說,歷史就是上帝所做出的行動,是見證,更是宣教。發生在他身上有關文化資產修復的故事,從東部中會新港教會到東門教會,從修復建築物有形文化資產到教會重新找回信仰價值的修復工作,其實是人與生命對話的故事。

劉炳熹強調,當初在新港教會修復建物,意義是重新連結人與歷史、土地的關係,找回這關係會讓社區轉變成社群,讓觀光客轉變成一再回訪的粉絲。即便是都會中舊市區的教會,經過時空環境的變化與人口的變遷,會友可能已不住在附近,「這卻使我們重新思考教會社區工作的可能。」他體認到,要用新眼光重新認識家鄉,人與人的互動建立新的社群,建物的修復會為當地帶來人與故事,而這些就是宣教。

劉炳熹強調,「地方創生」這個名詞以往太偏重商業,但就教會來說,所謂的創生就是重新定義硬體空間、信徒、故事與社群。他以東門教會說明,東門教會利用改名的契機創生,重新定義師母伊莉莎白的角色,讓女性溫柔的力量帶起另一波宣教契機。

劉炳熹表示,無論在台東或台南,都需要重新觀看自己再熟悉不過的生活場域,心意更新而變化,觀看上帝在自己生命中成就的故事,進而尋覓新的創造。他以三種力勉勵會眾,一為「想像力」,幫助眾人對抗世界的文化,相信自己就是彼此未來的一分子;二為「聆聽力」,幫助眾人去宣講,通過聆聽上帝及信仰群體的故事,讓耳朵貼近人們的心跳聲,可以找到自己的聲音;三為「命名力」,幫助眾人成為新的見證,為這世界的不公義命名,為人們生命的罪惡命名,「在那裡,我們得以經歷基督的拯救。」

劉炳熹強調,每個人有不同的性別、專業特質與成長背景,但在基督裡,可以學習共生,建置持續轉型的教會,使人們聽見遇見福音。

柳原教會歷史資料組卓聖育執事表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是充滿歷史的宗派,過去160年來深耕本土,各地教會的建造和台灣的發展息息相關,充滿許多的故事。柳原教會見證中台灣宣教的歷史,當強調宣教的重要時,應該回顧教會如何、為什麼建造,透過反思自身的歷史定位延伸並創新,尋找自己和土地、建築、人文的連結。

卓聖育強調,劉炳熹藉講座帶領兄姊參與其人文重建、地方創生的經歷,成為柳原教會未來規劃歷史工作的參考,期盼這樣的講座分享能重新喚醒眾人對自身歷史的重視。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其他新聞快報
全國婦女靈修營台語場 反思自身信仰及人際關係 (教會公報)
大罷免全數未過 長老教會總會:尊重民主,朝異中求同努力 (教會公報)
世界展望會面臨資金驟減及裁員的可能性 (Christianity Today)
年輕基督徒渴望見到歐洲的復興 (Christianity Today)
籲重視身障童暑期照顧缺口 團體籲政府提供支持資源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