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林倩恆)【時代論壇訊】今年5月,關注無家者權益機構同路舍向地政總署申請以短期租約方式,在長沙灣深旺道及深盛路交界的政府用地,設立無家者宿舍。惟在當區居民及部份立法會議員反對下,地政總署拒絕了有關申請。或者,對於一眾本已「無瓦遮頭」的無家者來說,這結果對他們「無甚影響」,生活只是維持原狀,但事件卻反映市民以至立法者對露宿人士仍抱刻板印象,政府亦沒有一套完善的無家者政策。服務無家者超過25年的社工吳衛東慨嘆,社會至今仍然對無家者污名化,並指選址西九興建宿舍是正確選擇。
事件中的地皮,位於俗稱西九「四小龍」的幾個中產屋苑毗鄰。在地政總署諮詢區內居民期間,有立法會議員指「居民憂部份露宿者有賭博等惡習,或影響小孩」;亦有議員向傳媒表示,「該處屬住宅及學校區,範圍內基本上沒露宿者問題」,並指「同區的曦華樓(單身人士宿舍)仍有空缺,政府部門間可協調,先用好區內資源」。既然區內已有所謂資源,為何仍需興建露宿者宿舍?即使有需要,選址為何是西九?
露宿者入住宿舍 = 願意被規範
1999年加入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的吳衛東,在訪問甫開首即表示:「觀察了26年,9成以上的無家者也不想露宿。」他嘆謂:「首先,露宿者沒有犯罪。他們(露宿)都是無可奈何。當然,他們有其個人狀況,可能是理財不善,或是個人情緒管理(問題),以致他們無法維持一份長工;或是與家人關係不佳,以致有家歸不得。」

吳衛東
對於許多人認定有無家者的地方就是罪惡溫床,吳衛東只能無奈的說:「無家者露宿時是『瞓緊覺』,不是一邊露宿、一邊犯法。」他指出,露宿者其實十分清楚自己在那個地方居住和生活,假如犯法便有機會被其他露宿者針對,因為影響到其他人而被趕走;又強調無論政府資助抑或非資助宿舍,都會明文規定,煙、酒、毒品都不能在宿舍內出現,「我想借今次事件提一提公眾,先不要將露宿者污名化。因為露宿者願意入住宿舍,即代表他們願意被規範。」
逾6成露宿者聚西九 選址有理
不過,區內已有民政事務總署統籌、救世軍管理的曦華樓單身人士宿舍,似乎在區內興建無家者宿舍沒有急切需要。但吳衛東指,「曦華樓無法解決露宿問題,要解決,必須有專為無家者而設的宿舍。」他解釋,雖然曦華樓入住率未滿,但它並非為露宿者而設,而是針對90年代「籠屋」問題而興建;且入住人士須小於60歲,並且要居於面積不足5.5平方米的住所6個月以上,方符合申請資格。惟不少露宿者為60至70歲人士,申請入住亦須經幾支露宿者外展隊轉介,並且設有限額,申請入住隨時輪候數月。
然而,即使興建宿舍,是否非西九不可?吳衛東認為宿舍選址西九合理。根據社署2022至2023年度的無家者登記數字,以及坊間組織的無家者人口統計調查,約64%無家者聚集於西九。吳衛東表示,約51%至52%的露宿者沒有領取綜援,要在市區「搵食」;他承認好些無家者難以找到長工,多從事以現金出糧的散工,如飲食業、清潔之類,相關工種在油尖旺、深水埗區較多。此外,一些無家者會在市區內尋找二手食物充饑,24小時連鎖快餐店也是集中在市區,故吳衛東提倡在西九增設無家者宿舍。

研究指約64%無家者聚集於西九龍區。(圖:同路舍網頁)
門禁、碌架床影響入住可能
現時社會上為露宿者而設的短期宿位共有622個,228個由社署資助,394個由社福機構自行營運。根據立法會文件,2022至2023年度資助宿位的入住率只有62%。一方面,民間組織爭取興建更多宿舍;另一邊廂,卻出現「宿位無人住」,情況似乎矛盾。吳衛東解釋,現時有部份宿舍午夜12時便設門禁,「問題是好些工作並非午夜12時之前可下班,這便影響他們(無家者)入住宿舍的可能性。」另外,這些露宿者宿舍都是提供碌架床床位;當宿舍只有上格床床位空出,一些較年長的露宿者便難以入住。
事實上,資助宿舍現由4個非政府組織經營,當中的服務條款規定,6成宿位最多只能住半年。吳衛東反問:「這些無家者半年後可以物色到哪些居住地方?」他認為宿舍應容許露宿者入住最少兩年;有門、獨立間隔,提供毋須攀爬的床位;還要容許24小時出入,方便無家者出外工作、尋找食物。他建議政府參照美國紐約露宿者宿舍的做法,提供康復設施及醫護人手,協助無家者處理精神與成癮問題及其他健康需要。長遠而言,吳衛東籲政府應設立「無家者友善政策局」,制訂無家者政策,由有關部門審視不同的建議方案是否合乎政策。

不少露宿者「落戶」深水埗通州街公園。(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