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育臻編譯】泰國與柬埔寨因邊境寺廟主權爭議,7月23日起爆發五日武裝衝突,造成35人死亡、數千居民撤離。在兩國教會、教宗與國際社會多方斡旋下,雙方於28日午夜達成無條件停火協議,暫時平息這場源於百年前地圖劃界的紛爭。
這波衝突始於7月23日,泰國指控柬埔寨違反《渥太華條約》埋設地雷,造成一名泰國士兵重傷,但柬埔寨否認。隔天戰事隨即升溫,泰國出動F-16戰機空襲,並關閉邊境口岸。五日交火共造成泰國22人、柬埔寨13人喪生。
衝突期間,柬埔寨天主教會發出和平呼籲。金邊宗座代牧奧利維爾.施密特斯樂(Olivier Schmitthaeusler)、磅湛宗座監牧皮埃爾.松敦.漢格(Pierre Suon Hangly)與馬德望宗座監牧恩里克.費加雷德(Enrique Figaredo),26日共同呼籲信徒響應柬埔寨明愛會(Caritas Cambodia)的人道救援,幫助流離失所的民眾。
同日,泰國主教團主席、曼谷總教區總主教方濟各.沙勿略.威叻.阿蓬拉達那(Francis Xavier Vira Arpondarattana)向義大利天主教通訊社表示,對邊境局勢深感憂慮。他強調,教會蒙召抵抗分裂的意識形態,應建立手足情誼的橋樑,並從人性尊嚴、和平與正義的角度看待爭端。
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27日也在主日禮拜中為泰柬衝突祈禱,特別關切流離失所的家庭與兒童,呼籲各方對話和解。在各界奔走下,衝突雙方在馬來西亞會談,最終由東協(ASEAN)輪值主席、馬來西亞首相安華.依布拉欣(Anwar Ibrahim)宣布,泰柬在美國與中國支持下,達成立即無條件停火協議。
兩國的領土爭議根源於百年前。柬埔寨依據1907年法國殖民時期繪製的地圖主張邊界,但泰國不承認。爭議核心圍繞三座古寺,其中普里維希神廟(Preah Vihear)雖經國際法院在1962年判給柬埔寨,並於2013年重申裁決,但泰國始終不滿,2008至2011年間雙方就曾因此爆發多次致命衝突。
今年初以來,邊境緊張局勢便持續升溫。2月,泰國軍方阻止柬埔寨遊客在塔門通寺(Prasat Ta Muen Thom)唱國歌;5月底,雙方在泰、柬、寮三國交界的崇博地區(Chong Bok)交火,導致一名柬埔寨士兵死亡。
停火協議雖已生效,但根本性的主權爭議仍待解決。兩國教會領袖重申,在任何政治角力中,無辜民眾的生命與尊嚴應是各方最優先的考量。(資料來源:UCA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