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QR 9月7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讓海洋興旺,和基督一起餵養貧窮者

幫助海洋生物多樣性蓬勃發展,是參與上帝工作的方式。
(2025年08月06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ity Today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作者 Elia Maggang)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由驚人的1萬7000個島嶼組成,70%的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區。許多人視這個國家為潛水天堂,因為這裡擁有色彩繽紛、魚群豐富的珊瑚礁,也是全球最大的紅樹林生態系統所在地。

然而,今天的印尼正面臨嚴重的海洋生態危機,原因包括破壞性捕撈、污染、氣候變遷與溫室氣體排放。我們的紅樹林、海草與珊瑚礁生態系統正在退化。魚類的存量也在減少,其他海洋生物則時常因陸地污染而中毒。

在印尼,這樣的生態危機是人們生活嚴峻的威脅,因為這裡的生態與社會生活密不可分。全國超過一半人口每年攝取的蛋白質來自魚類與海鮮,約有700萬人高度依賴海洋維生。然而,現在有超過250萬個參與小規模漁業活動的印尼家庭,正面臨失去生計與收入來源的風險。漁場範圍的日益縮減,也引發傳統漁民之間的衝突。

印尼沿海地區的貧困人口因為高度依賴海洋維生,成為這場危機中受害最深的一群人。許多人仍使用傳統技術與工具捕魚,例如用pudi (一種誘導魚群游向特定區域的魚柵) 和bubu (用竹子製作的魚籠) 在退潮時捕捉各式各樣的海鮮來餵養自己和家人。

然而,這場海洋生態危機卻正不斷摧毀他們的食物來源。這不僅影響他們的生存,也正在抹去我們印尼人關懷貧窮者的文化——在許多沿海社區,當人們從海中採集資源時,常會優先讓給有需要的貧困鄰舍。換句話說:海洋不只餵養我們,也培養我們對貧窮人的憐憫關懷之。但如今,這兩者都正面臨威脅。

當我反思印尼沿海社區與教會的傳統實踐時,我提出一個名為「藍色事工」(blue diakonia) 的概念與實踐。「Diakonia」這個希臘詞彙的意思是服事與事工,也是英文「執事」(deacon) 一詞的語源。

澳洲學者柯林斯 (John N. Collins) 在其對新約與古希臘文獻中diakonia一詞的研究裡強調,人們所實踐的服事與事工,指向的是上帝的命令:要照顧貧窮人。丹麥的宣教學學者約根森 (Knud Jørgensen) 也認為,diakonia是一種邀請,邀請人參與上帝照顧、釋放貧窮人、邊緣人與受壓迫者的工作。

多數印尼基督徒對diakonia的理解是「以人為主的關懷行動」,藉由提供食物或經濟支持來關懷貧困者。然而,這樣的理解未能涵蓋自然受造界本身照顧弱勢的方式。

我認為,我們需要發展一種「藍色diakonia」,也就是承認並支持「海洋」本身作為三一上帝工作中的積極參與者,因為海洋既餵養貧窮者,也賜生命給一切倚靠它而活的人。

天國的預嚐

根據印尼官方統計局於2023年的調查,全國有2千590萬人生活在貧窮之中。這使得服事 (diakonia) 鄰舍成為基督徒實踐信仰的關鍵方式,在這個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中,基督徒約佔總人口的11%

印尼神學家維迪雅特瑪賈 (Yosef Purnama Widyatmadja) 指出,在印尼的基督教社群中,有三種廣為接受的diakonia模式:慈惠式服事 (diakonia karitatif)、改革式服事 (diakonia reformatif,透過訓練促進個人及社區發展)、以及轉化式服事 (diakonia transformatif,針對結構性與社會性的改變)。而將生態危機納入教會實踐diakonia的方式之ㄧ,是一項具有潛力的新進展。事實上,「生態服事」(eco-diakonia) 的神學論述正日益受到關注,這種神學致力於確保自然界能繼續發揮其主動性,特別是在供應食物方面,並確保貧窮者能以永續的方式取得這些食物。

不過,在「藍色diakonia」中,基督徒特別致力於服事與保護的對象,不只是大自然整體,而是聚焦於「海洋」——這覆蓋著地球表面的水域,是上帝美善的創造,其中的各樣活物也是祂所祝福並賦予繁衍增多之能的 (創世記1:10, 20-22)。大海與其中的生物同樣經歷上帝的愛,祂看顧並更新牠們 (詩篇104:24-30;145:9)。

此外,海洋與其中的生物並不是被排除在外的存在,而是上帝將要到來之國度的一部分。美國神學家米杜頓 (J. Richard Middleton) 指出,《啟示錄》21章1節所說的「海也不再有了」是一個好消息,因為這意味著海洋將不再被羅馬帝國用作擴張其剝削性經濟權力的工具。相反地,海洋將在新天地中一同敬拜上帝:其中的被造之物將與天上、地上、地底下的萬有一同歌頌「坐寶座的和羔羊」(啟示錄5:13)。

從這樣的觀點來看,教會可以透過讓海洋與海洋生物預嚐上帝國的來臨,來宣講福音 (馬可福音16:15)。保存及修復海洋,讓大海持續扮演餵養眾人——特別是貧窮人的角色,是預嚐天國容貌的具體展現,也是「藍色diakonia」的實踐方式之一。

在印尼東努沙登加拉省,福音派教會帝汶基督福音教會 (Gereja Masehi Injili di Timor, 簡稱GMIT) 過去五年來一直致力於改善當地的海洋環境。

2020年,該教會與印尼海洋與漁業部合作,在該省範圍內的薩武海國家海洋公園進行珊瑚移植,以復原當地的生態系統。自2021年起,GMIT教會也在薩武島上種植並照顧紅樹林。該教會前任總會議長Mery Kolimon 表示,這個計畫是「我們體現信仰的一種方式,因為我們要保存上帝所賜的生命之恩典,修復並守護紅樹林,就像紅樹林保護我們免於颶風摧殘那樣。」

「我們不能眼睜睜看著紅樹林生態系統被破壞——我們必須參與修復,因為這是我們作為上帝子民的呼召,」該計畫的領導人之一Rowi Kaka Mone補充道。

印尼其他教會也有致力於保護周遭水域的服事行動。其中兩間教會——摩鹿加教會與巴布亞福音基督教會多年來一直實踐傳統的永續捕魚方式「sasi laut」,這種作法透過在特定期間 (三個月至兩年) 禁止一區域內的捕魚活動,來保護海洋生態系統。

當地人常稱摩鹿加教會所實踐的sasi laut為「教會sasi」。根據《Forests News》一篇報導,這個觀念「帶有地方教會的祝福,並引發基督徒對上帝的敬畏。違反『教會sasi』等同於靈性上犯罪。」

照顧寡婦與孤兒

然而,若僅將海洋視為diakonia (基督徒的服事與事工) 的「接受者」,仍然不夠。這種觀點可能會掩蓋海洋在受造界中的主動性

誠然,海洋需要人類的關懷與照顧,但海洋本身也擁有我們應當承認的重要主動性。海洋並非一個完全依賴人類的被動客體。當我們深入探究海洋如何在執行上帝使命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甚至是海洋從人類破壞中復原的過程,我們會意識到,人類不只是「為」海洋做些什麼事,更是「與」海洋一起參與上帝的工作。

換句話說,海洋本身也可以被視為diakonos,也就是一位透過提供食物來照顧貧窮人的「執事」或「牧者」。印尼沿海社區視海洋為一位活生生的存有,賜予他們身體所需的滋養,哺育並支撐他們的生活。例如,在東努沙登加拉的拉瑪萊拉 (Lamalera) 海洋民族中,人們用「ina fae belé」或「sedo basa hari lolo」來稱呼海洋,這些詞語形容海洋是一位無比慈愛的母親,懷胎、生養並撫育她的兒女,供應他們所需的一切。

對於海洋如何照顧貧窮者,一個更具體的描繪來自印尼神學家兼人類學家特瑞克(Tom Therik) 於1997年所主導的一項研究,該研究探討了塞穆島 (Semau Island) 沿海社區Pantai Rote的捕魚活動。在當地語言與傳統詩歌中,貧窮者被稱為ina falu (寡婦) 與ana mak (孤兒)。每天兩次,這些寡婦與孤兒會在退潮時前往海邊採集海藻與海洋生物。這是當地文化中普遍認可的文化常態,因為貧窮者無力擁有船隻或足夠的捕魚設備,只能仰賴海洋的豐盛供應來維持每日的溫飽。

海洋形塑了當地人民照顧貧窮者的文化:該地區水域位於珊瑚大三角 (Coral Triangle) 之中,又被稱為「海洋的亞馬遜」,因為這裡擁有全球最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這個區域棲息著全球76%的珊瑚種類、七種海龜中的六種,並且是鮪魚的重要產卵與育苗地。

如我在本文所主張的,視海洋為上帝工作的主動參與者/代理人,與基督信仰並不相悖。聖經本身明確地如此描繪。在《創世記》1章22節,上帝賜福並吩咐海中的生物要「滋生繁多,充滿海中的水」;而在4章11–12節,大地被描繪為一同反對惡者的角色:張口接受亞伯的血,並拒絕為該隱出產農作物。

這些聖經中對受造界的擬人化描寫,也幫助我們看見海洋在上帝解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壓迫時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出埃及記14:20–21)。印尼聖經學者瑪格麗塔 (Margaretha Apituley) 指出,海水自己退去,堆積如牆,讓以色列人能夠走乾地過紅海,同時阻止法老的軍隊追趕他們。

因此,視海洋為diakonos (上帝工作的僕人、使者) 其實是聖經框架中的一部分。正如加利利海協助耶穌的工作,以兩條魚 (與五個餅) 供應群眾 (馬可福音6:30-44),印尼的海洋也透過其豐富的魚類與海洋植物,餵養這個群島國家中沿海社區的貧困者,參與基督的事工。

從本質上來說,「藍色diakonos」是一項為了海洋、也與海洋同行的宣教行動。這樣的事工承認並尊重海洋是上帝工作中的主動參與者。當教會致力於促進海洋的興盛,使其能繼續餵養貧窮人時,基督徒與海洋也可以成為上帝的同工 (co-diakonos)。

印尼傳統的海洋文化與基督信仰之間的相遇,對全球教會而言,是一個重要契機,使教會能正視海洋生態危機及其對貧困者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我盼望,「藍色事工」不僅是印尼教會的使命,也能成為全球眾教會共同的使命——如耶穌對門徒的命令:你們給他們吃吧!(馬可福音6:37) 。

Elia Maggang擁有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博士學位,現居印尼。他的神學研究聚焦於基督信仰與原住民傳統之間的交會,特別關注這些傳統中有關海洋的神學與實踐,以及人與海洋之間的關係。

 



其他新聞快報
英最古老福音派聚會 凱西克大會慶150週年 (台灣醒報)
馨生保護服務據點揭牌 犯保協會連江分會與彰基簽署合作備忘錄 (教會公報)
MAKINO福音日本語學院慶祝20週年 台灣教會代表團赴日祝賀 (教會公報)
彰基210萬元表揚婦兒科住院醫師 鼓勵年輕醫師投入急重症領域 (教會公報)
昔檳榔西施成為課輔班老師 被詛咒的人生,因「神」徹底翻轉! (基督教今日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