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欣編譯】女性占全球近半人口,在新聞中卻僅占四分之一版面。全球媒體監測計畫(GMMP)9月4日發布最新調查,直指過去30年媒體性別平權進展停滯,部分刻板印象甚至加劇。這份報告在「半個世界、四分之一的新聞」主題討論會上發表。
GMMP自1995年《北京宣言暨行動綱領》(《北京宣言》)通過後,每五年進行一次調查。今年的第七次報告顯示,新聞報導中女性僅占26%,30年來只增加9%,且成長自2010年起趨於停滯,近15年僅微增2%。報告發現,女性的專業意見在媒體中更常被忽略。報導中越來越多女性以目擊者或普通民眾身分發表意見,而非以學者、專家或發言人等角色提供專業觀點。
在新聞工作者方面,GMMP指出,傳統媒體的女性記者比例30年來從28%顯著成長至41%。然而,網路新聞的性平進展卻顯遲緩。女性網路記者比例在2015至2020年間曾大幅成長,從25%升至42%,但近五年僅增加一個百分點至43%,顯示女性在數位新聞領域的發展陷入瓶頸。
此外,儘管性別暴力嚴重影響全球女性,相關報導卻極為稀少,平均每百則新聞不到兩則提及。這類議題多在網路傳播,較少出現於報紙、廣播或電視。數據也指出,雖然男性記者占多數,但女性記者報導性別暴力事件的頻率更高。
《北京宣言》及2024年聯合國《未來公約》皆呼籲消除性別刻板印象,但GMMP調查發現,2025年的媒體報導反而更常強化刻板印象,常以簡化的二元對立方式描繪性別氣質、行為與角色,每百則新聞僅有兩則挑戰傳統性別刻板印象與成見。GMMP報告強調,過去15年媒體性平進展停滯甚至倒退,顯示過往的策略已失效,媒體界必須全面革新,拋下過去追求齊頭式平等的做法。尋找打破僵局的新方法,而非僅是追求表面平等的舊做法。
世界基督教傳播協會(WACC)副總幹事、討論會協調員施派歇(Sara Speicher)指出,媒體是形塑輿論與民主的關鍵。她表示,新聞中若缺乏女性,民主便有缺陷,公眾意見也會被扭曲,因為缺少女性視角就無法還原出完整的故事,也難以建立公正的社會與共同的未來。(資料來源:W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