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瑩整理報導】適逢創院145週年,馬偕紀念醫院於9月17日舉辦高齡照顧論壇,特別邀請德國高齡政策專家與社會福利學者來台,探討高齡者的全人照護。論壇聚焦於身、心、社、靈的整合關懷,並由前副總統陳建仁擔任主題回應人,吸引超過250位跨領域專業人士參與,共同深化靈性照顧的實踐。
德國高齡學觀點:人是「整體」,不只看功能
德國聯邦政府高齡政策主導者安得列亞斯.克魯瑟教授(Andreas Kruse)從基督教信仰觀點闡述,人是按上帝形像所造,當功能受損時,不應只看其「功能性」,而應將人視為一個完整的「整體」。他強調,高齡者雖身體漸衰弱,但仍具有發展潛能與貢獻能力,除了被照顧的需求,也具備照顧他人的潛力。
另一位與談人、歐盟社福機構創意研究召集人歐以利希教授(Johannes Eurich)分享德國教會機構在多元文化下的服務經驗。他表示,基督教透過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的獨特性,在關懷長者過程中展現無條件的愛。他特別提到,德國的SpECi Care課程專為生命末期長者設計,旨在提升醫護人員對生命議題的敏感度,同時也關注助人者自身的靈性健康,使靈性照顧成為一種「愛人如己」的行動。
台灣經驗回應:靈性照顧是長照最終目標
前副總統陳建仁在回應時指出,在台灣人口高齡化趨勢下,除了政府積極推動長照政策,第一線的長照工作者更需被關懷與支持。他強調,長照的最終目標在於讓長者在晚年找到生命意義,並透過彼此相愛、相助,落實靈性照顧。
馬偕醫院總院長張文瀚也呼應此觀點,表示靈性關懷的重要性在於其關乎內在力量、價值感與生命的意義感,這也正是馬偕醫院所秉持的基督信仰核心精神。
除了專業講座,身為科隆音樂學院畢業生的克魯瑟教授,也現場演奏巴哈與貝多芬的晚年作品,將高齡學與靈性照顧的理念融入音樂導聆,並發表最新著作《活在不斷擴展的年輪中》,為參與者帶來一場結合學術、藝術與靈性的身心靈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