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瑩新竹報導】9月20日在新竹中會新竹教會,在竹中教育部部長胡宏志牧師邀請下,藝術工作者、前國立台灣美術館助理研究員潘顯仁以「眼見的召喚〜在影像時代再思教會視覺藝術」為題,直言現今人工智慧(AI)製圖普遍,很多教會喜歡抓AI圖使用,卻不知AI以美國好萊塢英雄電影《復仇者聯盟》的構圖方式呈現耶穌及門徒,對基督信仰的詮釋偏離了真理。
潘顯仁一開始就說到,最近網路常設定耶穌時代有蘋果手機,要求AI製作耶穌成為直播主的搞笑影片;接著說到最近在教會聚會時,看到長執就任式的投影片圖片,居然是耶穌站在最中間,12門徒排列兩側,每個人手上各持不同武器。後來他上網搜尋,果然找到一堆套用電影《復仇者聯盟》海報做出來的耶穌及十二門徒圖片。
潘顯仁嚴肅指出,這些AI生成的圖像,包括Q版的耶穌、像電影男明星的耶穌、騎白馬在雲端跑的耶穌等,往往不只是視覺經驗,還可能誤導人,讓人產生耶穌就是長那樣的錯覺;因為看的人很難正確辨識或察覺其中到底有沒有什麼異樣或錯誤的訊息。
BBC曾製作紀錄片《上帝之子》,內容描述2001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法醫、人類學家查理・尼夫(Richard Neave),利用一塊加利利出土、約1世紀的人類頭骨,以科學方法重建男子樣貌,結果是其貌不揚、膚色接近咖啡的樣貌。潘顯仁指出,該片推出後眾人一片譁然,因為與一般想像耶穌皮膚白皙、蓄金色長髮的英俊形象大相逕庭,也印證人們潛意識裡確實對耶穌的樣貌有既定的印象。
潘顯仁又解說藝術家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的作品,如《懷疑的多馬》《以馬忤斯的晚餐》和《呼召馬太》等,點出畫家如何透過光線、明暗,以細緻的寫實畫風與蘊含深意的構圖呈現聖經沒有寫明的微妙之處,令眾人莞爾。最後他提醒,使用網路圖檔時,最好註明來源出處,以免不小心侵害著作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