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9月27日上午在德生教會,壽山中會教育部辦理主日學師資培訓,邀請燕巢教會牧師劉宜欣談「靈命讀經」和「兒童事工」,帶領與會者們認識如何透過讀經來建造信仰與生命,在牧養他人的時候不會感到疲倦,而是與上帝更親近;也認識兒童事工並不是舉辦活動,而是興起「累代服事」。
培訓上半場,劉宜欣開宗明義指出,靈命讀經不是為了獲得聖經知識,而是要對齊真理。她直言,有些教會希望找到快速吸引同工或兒少的方法,但關係不應該靠情感聯繫、而是要靠真理聯繫;不斷走靈程、對付生命的工程,是沒有捷徑的。
劉宜欣強調,唯有思想與生命屬於上帝,信仰與服事的根基才穩固。但為何有些人讀經時沒有讀到「亮光」?原因之一是沒有聖靈帶領、沒有屬靈領袖帶領,因此缺乏豐富的看見;為此,燕巢教會推動「一對一讀經」,營造良好的屬靈氛圍。其他原因包含不信上帝、沒有歸向上帝、不能在上帝面前敞開心、罪使人與上帝隔絕、不渴慕、不專心。
劉宜欣以約翰福音14章21節說明,接受上主命令又遵行的人,就是愛耶穌基督,如此有從上帝而來的力量可以面對生命的困境。她談到,走靈程不是舒適、容易的道路,又以路加福音4章1~14節、耶穌在曠野勝過試探的記載,指出所謂「屬靈」是「勝過試探」,提醒與會者們要把讀經的領受活出來。
劉宜欣進一步解析耶穌所受的試探,以及耶穌的回應為榜樣。第一個試探是「追求肉體需要還是靈裡滿足」;她補充,那些誘惑人們遠離上帝道路的事並非罪大惡極,而是「其他看起來好像也很重要,或是做了似乎也沒關係的事」,例如補習、旅遊等。
第二個試探是「追求物質國度還是上帝國度」。聖經裡,魔鬼將天下萬國指給耶穌看,意圖物質迷惑耶穌;在現代,信徒面臨經濟壓力的誘惑。但聖經也記載天父將靈魂失喪的人們指給耶穌看:耶穌的目光沒有偏移,思想沒有遠離上帝的心意。
第三個試探是「追求自我成功還是真理道路」。人們希望受人愛戴、成為焦點、獲得成功,但屬上帝百姓所追求的是「做成上帝的工」,天天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耶穌。「十字架」不是一般的苦難,而是實踐真理、完成上帝託付時所要面對與代價。
下半場講座中,劉宜欣以「基甸」的故事和以賽亞書58章10~14節經文,強調眾人要重視並建立「累代」的根基。在燕巢教會,她從拜訪和邀請六位社青成為「屬靈領袖」開始;帶領他們每個禮拜讀經、禱告,請假也要補課;約半年後擴大鼓勵其他弟兄姊妹參與,持續三年。
劉宜欣提醒,教會要建造自己的屬靈領袖。所謂累代不是只有自己的下一代,而是「世世代代」;累代的根基也不是交棒給下一代就好,而是「多重世代共同服事」。在科技發達、變化快速的現在,「三年」就是一個世代,因此燕巢教會光是國中「一年級」和「三年級」就是不同組。
從燕巢教會暑期兒童營的成果影片中,可以看見有許多青少年擔任小幫手;燕巢教會每年約2月開始安排十場培訓,讓社青和大專青年培力青少年,這是訓練領袖的過程。劉宜欣點出,哪怕是音控、攝影、剪片等專業度高的服事,青少年們只要接受訓練,就可以參與其中;年輕世代加入不是「取代」上一代,而是「增援」。
劉宜欣小結,兒童事工其實是在培力青少年;「建造生命」仰賴平時扎實的累積,包含認識真理、屬靈訓練和對付生命,而各樣活動其實是考驗生命「扎實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