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極端氣候、天災人禍頻仍的時代,「失親」不再只是少數人的故事,而是越來越多人真實經歷的生命課題。失親兒基金會長期致力於服務父母單一方過世或雙亡、仍在學中的孩子,提供實質幫助與情感陪伴。然而在華人社會中,「死亡」與「失去」往往被視為避諱話題,被貼上「不吉利」的標籤,使得悲傷與脆弱難以被看見,也讓許多家庭在面臨失落時更加孤立無援。
為了讓更多人理解「失親」背後的情緒歷程與家庭挑戰,基金會特別推出品牌活動——《472失落之旅》沉浸式體驗。這是一場結合劇場、心理與社會倡議的創新體驗旅程,引導參與者走進失親家庭的世界,理解他們的失落、掙扎與勇敢,並思考:當悲傷突如其來,我們該如何自救?當身邊的朋友面臨失去,我們又該如何陪伴?

玩具喚起與母親共度時光的記憶。圖/失親兒基金會提供
真實故事化為感官體驗 讓「失落」得以被理解
《472失落之旅》由基金會與專業心理諮商師共同策劃,根據真實失親兒故事撰寫劇本,打造大型密室逃脫互動式關卡。活動場域被設計為「機場」,象徵每個人都將踏上一段未知的生命旅程。參與者將手持象徵人生航程的「登機證」,隨著現場的航空廣播、音樂、燈光與實景道具,進入一段關於「失落」的深層體驗——從父母驟然離世的衝擊與孤單,到最終學會面對與療癒的力量。
活動將於12月6日(六)與12月7日(日)舉行,預計邀請約160名民眾共同踏上這段觸動人心的「失落之旅」。

喪偶的親人面對家庭問題的無助。圖/失親兒基金會提供

失親家庭同時承受金錢與溝通的壓力。圖/失親兒基金會提供
讓失落不再是終點,而是重生的起點
失親兒基金會執行長顧美德表示:「《失落之旅》是每個人都無法預測與掌控的生命旅程,死亡是未知的,在華人社會中更被視為禁忌,大家往往不願討論。但悲傷和恐懼並不會因此消失,反而被迫埋藏心底。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理解和陪伴,讓『失落』不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重生的開始。」基金會期盼透過《472失落之旅》,打破社會對「失親」的沈默與誤解,讓更多人勇於談論失落、理解悲傷,並學會用行動擁抱他人的傷痛。這不僅是一場活動,更是一場關於共感與療癒的社會行動。

參與民眾給予對孩子鼓勵與祝福。圖/失親兒基金會提供
本次活動網址,歡迎民眾報名參與:
https://www.accupass.com/go/472lostjourney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