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在行政長官曾蔭權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曾提及八項保育中環的計劃,當中包括下亞厘畢道的聖公會建築群,方案將會保留現有四幢文物,另會清拆數幢戰後建成、相對沒甚歷史價值的樓宇,以興建兩座十一及十三層高的綜合大樓。
聖公會教省祕書長管浩鳴牧師表示,將會保留的四幢文物包括:主教府、聖保羅堂、馬田樓及廣傑樓(聖保羅書院舊址),當中前三者均為一級文物,而最後者則為三級文物。 至於新興建的兩幢綜合大樓,則會作醫院、辦公室、社區服務及宿舍等用途;而餘下的空地則會興建廣場,例如明華神學對開的球場日後可作宗教展覽或其他宗教用途,又或聖保羅堂可用作報佳音之用,甚至蘭桂芳的遊人亦可到此一遊。此外,亦會興建一博物館,把聖公會的相關歷史文憲等集中作展覽用途,屆時亦會開放預公眾人士參觀。
管浩鳴又表示,有關下亞厘畢道的建築群重建計劃涉及的樓面面積約為四十萬呎,但他指出綜合大樓的現有方案比教省原先構思的少了五至六層,主要是政府考慮到保留該地區的低密度及景觀問題,因此政府提出轉移地積建議,即允許聖公會位於畢拉山的另一幅四萬呎的地皮更改用途,予以興建未能在中環原址興建的建築物之用,至於興建哪類建築物,則聖公會仍在策劃之中,暫未有定案。
至於是次計劃所需的費用,管浩鳴指整項計劃將耗資七至八億元,均為教省承擔,最快於一年後動工,並可望於三至五年內完成。
他又表示其實過往教區的地已不敷應用,而在不同時代的主教亦因應不同需要而興建不同的獨立建築物,也有在不同的商廈租賃地方使用,因此約於一年前向政府提出有關計劃,希望能興建綜合大樓把不同範疇的服務或建築物集中起來,而計劃在對外方面亦可在保育及宗教方面達致文化陶造的果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