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由環球聖經公會主辦,宣道會北角堂及基督教會恩雨堂協辦,美國三一神學院副教授鮑維均博士連續三天主講的聖經講座「思典與自由」,已於十一月廿九日完滿結束。尾場於恩雨堂進行,主題為「神的主權與人的自由」,吸引超過四百人參與。
自由意志與神的全能
鮑維均於首兩場的講座均以保羅筆下的聖經篇章為主要的探索範圍,尾場則以保羅的神觀、人觀及恩典論來處理一個核心神學問題──自由意志與神的全能並存所產生的邏輯謬誤。他解釋,聖經中多次強調神權之偉大,如能使法老的心剛硬,這種屬性是不可放棄的。人亦從神這個全能的觀念中推論神是有預定的能力,假如神預定「明天會下雨」,那麼明天便不能不下雨,而保羅的人觀與這個神的屬性有莫大關係。「保羅對人有極為悲觀的看法,認為世人都犯了罪,是罪的奴僕,沒有自由意志,沒有意志和慾望去認識上帝,因此,人得救全然是神的功勞。在這個神有主權、人無能的觀念下,保羅強調人得救的關鍵在於思典。」
同時,鮑維均認為人必須有自由意志才懂得回應神的呼召。因為神照著自己的模樣造人,因此人必有選擇的尊嚴,才能產生愛和關係,否則便和機械人無別。這也是傳福音的使命,人以自由意志回應,心便可改變。但很多基督徒都在這個神的全能主權和人的自由意志的概念下困住了:既然神能預定一切,人的選擇真的是自由意志嗎?不少人認為這是一個邏輯謬誤。但鮑維均指出必須先為「自由」作出定義,才能解決這個問題。他說,自由並非一個獨立存在的概念,人的決定不能往往受到環境所限,即使隨著自己的情慾去決定,亦不能保證情慾是自控的,因此沒有絕對的自由。他認為自由的根本是「freedom from what」的一個相對概念,如羅六18記載:「你們既從罪裡得了釋放、就作了義的奴僕。」當人的自由脫離了罪,便擁有來自義的自由。當人的生命與超越世間的永恆生命所吻合,便是受到完美的約束;而人的目的原本便是榮耀上帝,所以受義所規限的才是真正的自由。
預定救贖又創造天地
然而,鮑維均指出,面對所謂「邏輯問題」的解決方法首先便是證明是否真的存在真正的邏輯問題。當一個人說他今天穿紅衣到教會,又說他今天穿黃衣到教會,大家可能以為這是「A與非A並存」的邏輯謬誤,但實際情況可能是他今天分別穿了兩件不同顏色的衣服到兩間教會。所以,他質疑,自由意志與神的全能是否真是一個邏輯問題呢?他說,當「創世時神救贖的旨意、神創造天地、神的全知、神的使然力、人自由的回應」這五個情況同時出現時,很多人都覺得不能理解:「神怎樣預定救贖又創造天地呢?」
鮑維均提出了多個論點來處理,其中是時間性的問題。他說,很多人習慣以時間先後來思考創世和救贖這個觀念,然而神是永恆的,不受時間所限的,可以同時出現於不同的空間,「所以神可以同時坐在北宣堂和恩雨堂的屋頂,亦可以同時聽到來自大陸、美國、香港的禱告。」他以此解釋神能同時預定和讓人擁有自由意志的能力。其次,鮑維均以現存世界和邏輯上的「可能世界」(Possible Worlds)來解釋。他認為,神可能設計了不同的「可能世界」,如一個沒有自由意志的世界,但這便沒有愛;最後,他可能選擇了一個「有自由意志,但有苦難、有罪」的世界。他提出多個論點證明神權與自由未必是一個邏輯謬誤後,承認他的解釋未必是正確的,「聖經並非哲學書藉,不會解釋因果,只會說明人神關係。但我現在以極有限的人類智慧都思考到不同的論點足夠處理這個問題,神更能處理這個問題。可能今日大家仍不太明白,但人要思考這個問題是困難的,因為人不能客觀地以神給予的自由意志解釋自由意志。」
最後,他提醒會眾不能胡亂地以「奧祕」作為對信仰的解釋,即使遇到不明白,亦要盡力尋找自己不解的地方,直到無法再想下去才停下,使自己和別人盡量明白。他以讚美的邏輯作為三日講座的完結:「人對於神實在太渺少,一些對神的讚美如神真偉大等等,並非懶惰地不理解信仰而純粹(透過詩歌)唱出,應是認真面對信仰後想清楚,明白自己和神相差太遠,知道自己的限制後由心發出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