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免費索取酷卡 10月1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環保,教會不要缺席

(2009年12月04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香港社會談環保,已有三數個十年。由過去的綠色簡樸到今天的減排減碳,由關注工業污染擴展至兼顧畜牧業對環境的影響,當中的理念雖然經歷變化,今天甚至有人憂心環保議題是否已經在(後)現代社會取得類似宗教般不可質疑的地位;但環保理念對個人和社會的挑戰,卻始終如一:是否願意將保護環境的責任,罝於個別利益之上,無論那是一己一時的方便,抑或是財團商賈的收益。

  於此,政府作為公權運用的表現,有著不可或缺的管制和規劃角色。這也是哥本哈根會議的重要之處。經歷過金融海嘯後,舊有倚賴化石燃料的放任經濟運作模式,實在有必要作重新檢視,擴大再生能源的比例,邁向更負責任的經濟合作模式。

  對教會群體而言,環保與信仰兩者之間其實也不是那麼遙遠。從尋求節制簡樸的生命表現出發也好,從履行大地管家職份的召命回應也好,從「神--人--大地」的復和關係來思考也好,我們的信仰對環保應該說是有很大的親和力。即使在會眾間流行的詩歌,從自然大地述說上帝鴻恩的也不少。可是這些年來,對不少教會而言,環保仍然是不入議程之選。當中或是由於過份狹隘和「功利」的教會增長單一議程所致,也有因為眼見所能作的很有限,與其有心無力,不如索性不提。

  若是考慮實際的減廢減排份額,教會群體可以做的確很有限。然而教會在這方面的位份其實不在於對整體社會的減排方面額外貢獻多少個百分點,而在於能讓會眾從信仰角度出發,思考自己與環境的關係,進而考量種種實踐環保的可能。如此一來,信徒在自己的社會崗位裡就發揮麵酵的作用,以言說和行動提醒眾人:今天就悔改,從新承擔大地管家之責。

  一如生命裡的其他價值面向,與大地復和的功夫,或許怎樣做也算不上足夠,但這不是撒手不管的理由。也只有願意堅守價值,盡力而為,這樣的生命取向才與耶穌口中「良善而忠心」(太廿五14-30)的好僕人特質相稱。誠心所願。
 


其他新聞快報
陳國權、李淑文的書畫靈修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中部聖誕節活動 今起登場 (基督教論壇報)
環台醫療聯盟關懷兒童 巡迴15家醫院義賣 (基督教論壇報)
辛巴威的愛滋謊言與真相 (台灣國度復興報)
「2009敬拜在府城—City Worship」聯合敬拜讚美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