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明道社及九龍城浸信會合辦第七屆明道聖經講座,於三月五至七日在九龍城浸信會舉行,主題為「歌羅西書今讀.不再一樣的世界」,由鮑維均博士主講。首場講座講題是「苦難與創造」,有超過八百人參加。
鮑維均概括歌羅西書的內容大意,是強調上帝、耶穌、保羅和教會的工作。他認為歌羅西書給人的第一個感覺,是一卷充滿矛盾的保羅書信,如在講述耶穌超越的地位的同時,又記述祂死在十架上;而在一段段理論性的經文中,出現最多的詞語卻是「感恩」。他指此書的中心思想是要挑戰我們對現實的看法:「屬靈不是多做好事或多靈修,而是用上帝的眼光看世界,按這世界觀去行道。」
鮑維均表示書信有「同在」的意義,因為寫信時作者的肉身不與讀者同在,故「寫信」是強調作者與群體的關係。但鮑維均指保羅寫這封信時,強調的並非自己與弟兄姊妹同在與否,而是上帝的說話與祂的子民同在,提醒受眾要看清楚最重要的現實,並要感恩,即感謝上帝在人的生命上所成全的工作。
鮑維均帶領會眾禱告 近東文化中,講述創造就等於講述能力,故保羅要講述耶穌的偉大,就講述其創造。鮑維均指第一次創造是強調耶穌的能力,但第二次創造的震撼性更大,因為這是透過耶穌的死來展示其能力。「在人看來最軟弱的一刻,是上帝最有能力的時候。」救恩正正就是透過耶穌的死亡而得到成就。鮑維均邀請參加者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聽到的道,改變自己對自己的看法,他年少時曾反思:「自己愈來愈多罪惡,怎能得救?」但後來明白到因耶穌釘十架成就救恩,人因此可以放下惡行,得以成為聖潔,「如果你相信耶穌的救恩和能力,你的生活會有多不同?」
鮑維均又提出兩個迷思,為何保羅講述自己獨特的位格,他驕傲嗎?還有,保羅竟然說基督有缺陷?鮑維均解釋意思其實剛剛相反,保羅指基督是萬有的中心,而且他講自己獨特的地方時,完全沒提及自己的背景,故目的不在自誇,反之是以「參與耶穌的救贖計劃」為自己定位。至於基督的缺陷則指保羅願「完成」彌賽亞時期還未完成的苦難,以基督的生命為其榜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