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聖經網
神學教育的省思研討會第二天第一堂是由香港建道神學的梁家麟院長,分享「兩岸神學教育交流契機與限制」。梁院長說他不是來自台灣,也不是來自大陸,所以他今天重點將會比較放在較廣泛的海外華人教會和神學院與中國大陸教會和神學院的互動。
梁院長以介紹中國神學教育現況來開場。他表示中國基督徒快速的成長只能用一日千里來形容。在這快速成長的背後,也衍生出三個主要的問題。第一,系統性的人才發覺與培訓的不足。第二,屬靈傳統難以傳承而出現斷層。第三,缺乏自然凝聚的教會共識與規範。
因著這些問題,加強對牧者和信徒的培訓,便成了中國教會當前最迫切的需求。事實上,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教會的活躍後,不管是三自教會或是家庭教會的領袖,都將加強培訓作為他們的工作重點。據統計三自教會轄下十八間神學院二十多年來培養了五千多名的學生。每年供應一千兩百位新傳道人。
二十多年來在海外大學、教會與神學院的支持下,神學院曾派出多批畢業生前赴海外升學,作為儲備師資。可是又有很多赴海外深造的學生,缺乏回國服事的意願。這是現在中國神學院所遇到的一個大問題。毋庸多言,神學教育事業和神學研究若要有較突破性的發展,廣納海內外的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做法。
培訓師資以外,神學院還得訂定一項目標,建立完整體制,加強人事管理等。這些是常是一所神學院的成敗關鍵。
梁院長最後表示,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國家,其潛力是很可觀的。相對於高等教育,中國的神學教育才剛開始,黃金時代尚未來臨。在政治情況許可以及教會條件成熟的情況下,他們在短時間內可以有很大的發展。
有兩個問題我們應該要關注。第一,中國人口的大量輸出改變了普世華人社區的面貌,亦影響海外華人教會與神學院的組成與發展。第二,中國教會的發展與活躍於全球,將會引發海外華人較會重新思考其身分與使命。
海外(中國以外)可能有九千家華人教會,約有兩百萬的華人信徒,但其實這個數字還不到中國一個省份的數字。將來中國的影響力,可能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