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工具 10月1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訪港

與香港六宗教領袖會面
(2010年03月30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香港六宗教領袖邀請國家宗教事務局王作安局長(圖)率團於三月訪港,基督教協進會邀得該團於三月廿七日上午與基督教界人士會面,地點為油麻地信義會真理堂,約三十多人出席。

內地信徒六十年增廿三倍

「能夠被多個宗派一起邀請來港非常寶貴,因為是不容易的事,我很感謝香港基督教界對中國教會一直的支持和幫助,教會的建設可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尤其在困難時期。在香港可以特別見到教會在協助社會渡過難關、建立信心上都做得很好。」

王作安致詞時說,三十多年改革開放以來,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在經濟、生活和精神上都產生了很大變化,有著新的價值觀,內地宗教的發展讓人有更多選擇。對政府來說,在現代化過程中,宗教快速發展乃正常的事。基督教與佛教發展得差不多快,只是基督教較佛教容易量化。不過外界對基督徒在中國的說法有很多,由四十四萬至八十四萬甚至三億不等,都沒有實質的根據。「政府一直希望把數字搞清楚但又怕引起誤會,從基督教機構統計數字一定比政府統計的大,還是由國際中立機構統計較好,他們用推論方式計算,現有在教堂的人數約一千六百萬,而在其他地方聚會的約有百分之二十,即共有二千多萬基督徒在中國(未計外來人士),這是六十年前的廿三倍,也是國際上絕無僅有的增長!」

登記家庭教會以受法律保障

「在宗教議題上,中國面對著很大的挑戰,我也很羨慕香港宗教多元化,內地地方大、複雜很多,西方國家又有雙重標準,亦要面對宗教極端主義的挑戰,政府是採取溫和政策去處理的。」王作安指出,基督教在內地發展迅速所帶來的挑戰是內地教牧傳道人員培訓不配合,以致出現把民間傳說也混進教義中,農民信徒文化和信仰素質低都令問題容易出現。故此,他認為人才培養、教會發展、管理、神學和對外交往等都要關注。「家庭教會的問題,政府的政策是中性的,並沒有政治意味。我們著重登記,是為了使信徒有法律保障和保護。」對於那些不肯登記的所謂「家庭教會」,王認為原因是有人用教會名義作謀生手段,將錢己用;另有些教會出現人事矛盾,有人另立教會不登記;有些則神學概念不正確,不肯遵守人的法律;也有海外人士教導「家庭教會」才是真正教會等。

最後,王作安笑說:「當剛宣佈自己當選國家宗教事務局長時頭子都麻了,自己要去面對那麼多的事情!然而中國兩會希望能與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更緊密合作,多作溝通,有意見可隨時提出,讓基督教在內地可健康地發展。」

被問到香港有不少居民往內地工作,喜歡以習慣了的崇拜方式聚會而不去當地教堂,是否也需要登記和可否請香港牧師去講道,王作安表示當局很關心各國包括香港到內地工作人士的宗教生活,若當地教會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便最好──例如開設外語崇拜;若真的未能配合,也鼓勵他們盡量在教堂或指定地點聚會,並可通過相關手續邀請外地牧師到來講道──現時也有韓國牧師在華牧會。他指相關的細節希望能於今年正式出台,並強調有關政策一視同仁,對所有宗教都一樣,政府亦希望與各宗教改善關係,包括天主教。

宣傳圖
 


其他新聞快報
新店行道會三峽植堂 進入北大特區 (台灣國度復興報)
復活節連續假期 教會活動多元 (基督教論壇報)
基隆暖暖區聯合清明追思禮拜 張新嘉:追思親人把握孝親 (基督教論壇報)
336愛奇兒日 萬人出走踩街嘉年華 (台灣國度復興報)
開展阿拉伯衛星電視事工 (台灣聖經網)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