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免費索取酷卡 10月1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福音畫作傳平安喜樂信息

Shalom My Friends畫展
(2010年04月15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致力兒童藝術教育的基督徒藝術導師陳惠玲,繼○八年的The Art of the Beginning個人畫展後,再次在今年四月舉辦Shalom My Friends畫作展覽,展出超過三十幅新近製作的畫作,目的是透過藝術向人傳講耶穌基督的平安信息。

陳惠玲指出,「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十四27)是畫展的骨幹,「這個世代的人面對很多風暴,但我們不用害怕,只要有信心倚靠神,就可以經過。」因此,這次畫展的畫作,以平安為主題,帶給人平安喜樂的信息。

與兩年前在同一地點舉辦的首個個人畫展The Art of the Beginning相比,上次以抽象畫為主,今次的畫作明顯較為具象,陳惠玲解釋那是因為要向人傳福音之故:「今次的畫較重裝飾性,圖象簡單,容易明白,也給人愉悅、舒服的感覺。」

《和平之子》(塑膠彩布本)

這是用卅二幅一呎乘一呎的畫組成一幅巨型畫作,是陳惠玲首先為這個畫展創作的第一套。「平安的來源是神先來到世間,因此我先畫了和平之子的降生。」故意將畫分割成卅二分,是想營造教堂彩繪玻璃窗的感覺。

《向山舉目》(塑膠彩、混合媒介刺繡布本)

一套三幅的作品,設計理念來自大小圓圈圖案;分別用刺繡及塑膠彩繪畫而成。三幅作品分別是太陽、月亮和樹木、玫瑰花。陳惠玲說創作玫瑰花一幅畫有很深刻的經歷,「當我繡玫瑰的時候,心裡想著『向山舉目』這個主題,但製作到玫瑰差不多完成的階段,卻還未有在畫中表達出來。於是我買了其他材料,準備加一座山在畫中,但我一直沒有這種感動,只聽到神的聲音,叫我趕快造好這朵花……我很擔心,因為我的主題不是『向花舉目』,我就向神祈禱……」最後她發現,原來畫中的花莖已隱含了中文的「山」字,令她非常吃驚:「原來神帶領我製作這幅畫的時候,已將『山』放在其中!」事實上,畫展期間,有小朋友到場看到這幅畫時,也能看出那個「山」字。陳惠玲認為,心靈單純的人,就很容易看出主旨。

《蒲公英》(塑膠彩、混合媒介刺繡布本)

這幅畫先以塑膠彩繪畫,然後才刺繡,困難在於塑膠彩令畫布變硬,刺繡更加吃力,叫陳惠玲的手指頭吃苦,「手指被針指很痛,但耶穌受的更痛苦。」

《禱文》(塑膠彩布本)

這是一套四幅以燭光為題的畫作的其中一幅。陳惠玲指出,平安不單是領受,也要回應,「神要我們作和平之子,將這信息傳開去。這套畫作為對信徒的呼召。」陳惠玲以洋燭代表信徒,分別用四幅畫表達四個信息,包括:與人合作傳福音(多台洋燭組成十架,上圖)、作一點燭光照亮別人看清神的話語等等。

《導引》(塑膠彩、混合媒布本)

這系列是陳惠玲的畢業之作,是畫展中較抽象的畫。經她介紹後,畫作的信息就變得容易掌握,一點也不抽象。她用了抽象畫藝術中的滴流畫法,讓顏料隨地深吸力自然流動,造成不同線條。但由於陳惠玲在畫布中添上了其他混合媒介(如糖紙等),令顏料的移動路徑遇上阻礙,造成更多變化和層次;但流動過程就更困難,因此,她用牙籤幫助顏料的流動,才能製成。「正如我們的生命中,神未曾應許沒有難阻,但祂會在當中引導。」

Shalom My Friends畫作展覽於四月十日至廿九日在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環教學中心一及二樓舉行,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十時至下午八時,星期六及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免費入場。
宣傳圖
 


其他新聞快報
基恩敬拜聚會近五千人出席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威廉斯已向都柏林主教長道歉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台北榮總福音收割 (基督教論壇報)
科學聖經人生 死人果真復活了! (真理報)
開卷有益 窮得只剩下錢 (真理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