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近年,香港教會致力推動職場牧養,幫助信徒面對職場處境中的掙扎、勇於作忠心的見證。旅加多年的楊世禮,是加拿大職場牧養事工 Project Contempo的創辦人,O五年寫下《為誰辛苦為誰忙》一書,系統性地談論信仰工作觀,獻給各職場信徒。早前他來港,接受本報專訪,暢談在加國成長、服事的心路,以及分享對職場牧養的看法及經驗。以下為部分內容:
Project Contempo餐會事工 ……Project Contempo是如何開展?與楊世禮一直從事的土生工作有甚麼關係?
原來他有次參與友人的婚宴,認識了很多土生的大學畢業生,不少在商界企業、醫院、學術研究等事業上都有出色的表現。他心裡切切的為他們感謝上帝,於是問他們:「你們的教會生活如何?」部分人低下頭來,不作回應,其中有位回答說:「我去我的home church(意思是沒有參與教會,只在家觀看崇拜節目)。」其餘幾位也如此回應。他聽了這番說話,有如「當頭棒喝」,心中不禁細想:「為何這班那麼聰敏而又身居高位的朋友,會沒有人牧養、關心他們,白白見他們跟教會脫節?」他苦思不解,禱告說:「上帝啊!倘若你要我為他們做點事,我願意的!」
就是這夥單純的信心,在○三年於多倫多開展Project Contempo事工。所謂Contempo,就是指信徒要緊貼社會的高速轉變,在職場、日常生活中傳遞基督信仰的價值與見證。他相信,作上帝的祭司,就是將自己的生活、職場成為祭壇,呈獻給上帝。「今天,年輕人經常說praise and worship,我將它改轉,成為work and worship。工作就成為聖殿。」他滿懷信心地說。
楊世禮明白,若不能在職場處境中,保有對上帝的忠誠(integrity),「工作成為聖殿」只是一個口號而已。為此,他籌劃各種大小型聚會,包括餐會、論壇及講座,讓不同行業、年紀、職位的人,聚首一堂,分享彼此的掙扎。他舉例說:「有次餐會,我請來一位運輸公司的CEO(行政總裁)作主講者。席上的年輕人很留心聽他的分享。他分享到自從加拿大政府限制長途貨車司機的駕駛時段,不得超過一定的limit(規限)後,有時為了賺取更多利潤,內心很掙扎。他很想跟車長說:『你照管繼續駕車,超出時數的話,我不會記錄在案,而且我會給你多點薪金。』」這類「活生生」的例子,對剛出茅廬的年輕畢業生,很是吸引。「很多時,聚會後,講員與會眾(特別是年輕的一群)會繼續詳談。我盼望藉此可以讓年輕人看見:職場是有試探,但這些試探是可以overcome(勝過)的!」他堅定地說,「當然,講者分享後,我們的同工會跟他在旁,懇切地為他的掙扎祈禱,支持他。」
工作就是敬拜
沒有受過神學訓練的楊世禮,決心總結基督信仰與工作的關連。為此,他花費五年時間,落手預備、整理、撰稿,於○五年完成《為誰辛苦為誰忙》一書。他坦言,多少次,友人為他的中文寫作不佳、欠備神學訓練,勸他放棄寫作,其間他也懷疑自己的能力能否勝任。幸好,在某次聚會中,他結識了著名北美神學家唐慕華(Marva J. Dawn),聽君一番話,給予他無比的鼓勵:
「是這樣的。我現在撰寫一本書,專論工作與信仰。我寫得很辛苦,神學上我也不懂……」楊世禮坦白說:「但我有一個題目,叫做『工作是平日的敬拜,敬拜是主日的工作』(work is the worship for weekdays, worship is the work for Sundays)……」
「Proud(值得誇耀的)!你一定要寫好這本書,這個題目很值得寫!」唐慕華雀躍地回應。
自此,楊世禮就更有信心,一面寫作,一面諮詢牧者、專家的意見。漸漸地,他發現信仰工作觀的終點(purpose)就是敬拜。他說:「今天的職場信徒往往存有一種錯誤的觀念,以為返工就是傳福音,帶更多人返教會歸主。但是我問你:主日敬拜時,有沒有人問你,你今日帶了幾多人信主?沒有啊!只是會問你:你有沒有親近過神?」他接著說:「工作都如是,工作並非佈道會,而是敬拜。它本身就是親近神的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