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網酷卡 10月1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禱告,不是求話語權

電郵:info@christiantimes.org.hk
(2010年05月31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上個主日在香港大球場舉行的全球禱告日大會,以合一為旨,卻最終釀成異議者被強行驅逐,記者被粗暴阻止採訪的場面,實在令人非常遺憾。

  香港教會內的意見張力表面化,並非新鮮事物。例如回歸前,本地教會群體就著應否替未來特區政府的推選委員會產生基督教界委員,曾經討論得面紅耳熱,筆戰連場。到決議之日,不同意見的信徒組織事先張揚,在有關會議的會場門外(該處仍屬議場所在的教會範圍),同步舉行禱告會表達異議。兩者雖然各自表述禱告,也未致於鬧出不愉快事件,更沒有記者因為被武力阻止採訪而受傷,器材被毀。

  誠然,當年的個案,未必能完完全全地套入今次事件。例如今次的場合為一個在公眾場地舉行的大型宗教聚會,而並非閉門的議事廳;又例如,今次是異議者一如去屆全球禱告日般主動地走入對方會場有所宣示,既事先張揚更步步進逼。但無論如何,異見未能成功調解,並非公開衝突而造成損傷的理由。

  宗教集會也好,私人聚會也好,假如事先表明不接受採訪,若非涉及重大公眾利益,傳媒亦沒有強行採訪的道理。不過,如過去幾屆一樣,大會原本就設有記者採訪的安排,只是今年對記者處處防範;原本盼得媒體青睞,一見事態逆轉,就粗暴干預採訪,驅趕記者離場,而事後的道歉亦不盡不實。這種對媒體隨時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態度,既無法擺脫揚善隱惡的形象;背後的媒體觀,與今天講求公開透明的香港公眾期望,也相距甚遠。一個為香港社會禱告的大型聚會,邀請了跨宗派聯合組織的領袖教牧及眾多政經權貴參與,最後的大會安排卻跟香港社會出現如斯這般的期望落差,作為主內肢體的香港信徒就不得不進一步細心思考,事件有甚麼值得反省和警惕之處,為教會,也為社會--是社會的戾氣太重卻不值一哂?又可有甚麼讓我們聽不到社會裡的呼聲?

  禱告,貴乎得蒙上主垂聽,而不是得獲社群權柄。回望昔日耶穌的教導,我們先要向天父祈求的,是祂的國和祂的義(太六33)。我們找不到有聖經記載說門徒於此起了爭議,無論他是親建制的稅吏、對當時建制滿是質疑的奮銳黨人,以至一般平民百姓。起爭議的一刻,卻在日後有門徒提出誰該作領導之時;而耶穌的解決之道,是凡在前的必先在後,還有就是接待那像小孩的(可九33-37)。別過萬人空巷式的聚焦期待,尋回謙卑,先以最微小弱小的一群為念,相信也是耶穌今天對我們眾人(特別是作領袖者)的期許。誠心所願。
 


其他新聞快報
荷蘭性商店派發「教宗避孕套」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神國祭司各就各位 轉化社會七座山 (台灣國度復興報)
天韻南台灣佈道 50人決志慕道 (台灣國度復興報)
台北復興堂 四百名青年簽署真愛立約 (台灣國度復興報)
溫翠蘋:得到教訓 (中時電子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