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串聯貼紙 10月1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信仰道德與社運邏輯的角力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社評
(2009年03月29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月前就《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以及《家庭暴力條例》的修訂,隨著首階段諮詢和聆訊暫告段落,公眾關注早已降溫,然而當中的張力仍在,偶爾仍併發輿論火花。回望教會群體,關乎性倫理的文章和研討仍然不輟,今期的頭版專題就輯錄了近期教會群體不同類型聚會的相關交流和見解。當政策爭議風波暫止,各方若能暫時偃旗息鼓,自我檢視,深化反省,對下一波的討論和事態發展,相信亦會有所裨益。

  一直以來,對於個人道德和社會風氣,教會群體都有其源於信仰的執著,所著眼的不單單關乎甚麼是對甚麼是錯,更在乎於人在天父的世界裡跟上帝跟人跟萬物所應有的位份,進而道出平安(Shalom)的真義。即使從世俗的角度看來,如何管理約束自身的慾望,使己身、他人和社會免於被無盡無度的陷溺所累(無論性愛、物慾、情緒、自義),是人世間對宗教的清晰期望之一,很多人都曾經在信仰裡得到很巨大很實際的助力和得著,無可推諉。而我們相信,建基於聖經的信仰,能讓人攻克己身,擺脫老我與罪性,得著真正豐盛的生命,力量來自三一真神。由福音戒毒村到教會輔導室,每天都有活生生的見證,榮歸上帝。

  要留意的是,我們縱然樂見天國在人間,但道德準繩與社運角力的運作邏輯,兩者間卻有重要的差異。前者貴乎清晰明確,絕不含糊,好指向那能觸及永恆的路;後者尋求在眾說紛紜和利益交纏的處境裡,尋求具體共識的當下可能,有賴各方知所行止。將真理當社運,或是將社運當真理,在現世裡要達成一個為各方接受的出路,除了難度甚高,結局更可能讓人不敢逆料。

  多元,並不是一種主義,也不需要世俗人間來擁護,那只是當人世間尚未完全得贖時,一個平平白白的現實。人活在多元裡,需要信仰來指出方向,無論亂世慾海如何風高浪急,方向依然明明可辨。這個方向,可以見諸講台的宣講,也可以出於生命的感化。至於溝通和感化能否達成,他人是否願意撥出空間來聆聽細味,我們的態度就相當關鍵──需要溫柔,但不軟弱;需要堅定,但不傲慢。而態度的根基,就在於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在於我們是否仍然相信,沒有任何事情可以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我們是否仍然相信,在上主那普及世人的愛裡,大家仍有溝通的可能,哪怕處境如何惡劣如何艱難。因著常存的信、望、愛,因耶穌基督的十架,我們沒有自憐自憫自覺受害的理由,也沒有這個需要。

  隨著社會不斷變動,關乎道德倫理的政策爭議,其實是一個永遠說不完的故事。教會群體在其中的策略部署,亦需要透過反思與討論,不住的更新與協調。說一點不是題外話:觀乎近期互聯網上的討論氛圍,在現實生活裡擺明車馬的堅持真理,很可能及不上近期熱門劇集中臥底警察被轟殺所帶來的震憾和哀悼。當然,人生處境縱然複雜,倒不會盡是無間生涯;這個輿論現象亦並非誰優誰劣的比拼,卻揭示了港人縱然態度現實,心底裡還是留有地方可以讓理想停留的。問題是,我們願意抱怎樣的態度,攻克己身,好合神使用。求主憐憫。



第一一二六期.二○○九年三月廿九日

 


其他新聞快報
美教會為失業者提供就業轉導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朱台深牧師勉勵在場學生 成為有品格的人 (台灣國度復興報)
萬華平安站 街友歡喜受洗 (台灣國度復興報)
華神校友 齊聚追思敬愛的戴紹曾院長 (台灣國度復興報)
戴繼宗牧師夫婦返台 代表家屬致謝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